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4.04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遺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更歷世事的野老。《史記.卷九五.樊噲等傳》太史公曰:「吾適豐沛,問其遺老。」
2.先帝的舊臣。《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身為宗室遺老,歷事三主。」
3.前一朝代的舊臣。《晉書.卷八二.徐廣傳》:「君為宋朝佐命,吾乃晉室遺老,憂喜之事固不同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丟失、漏掉。如:「遺漏」、「遺失」、「遺落」。
丟失的東西。如:「路不拾遺」。
留下。如:「遺留」、「遺臭萬年」、「不遺餘力」。
捨棄。如:「遺棄」、「遺世獨立」。
死者所留下的。如:「遺物」、「遺產」、「遺言」、「遺書」、「遺孤」。
古人所留下的。如:「遺風」、「遺蹟」。
贈送、給與。如:「贈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紀大。如:「老兵」、「老人」、「老公公」。
對長輩的尊稱。如:「王老」、「李老」。
熟練、經驗豐富。如:「老手」、「老練」、「老江湖」。
陳舊、過時。如:「老式」、「老套」、「穿著老氣」。
年久的、原來的。如:「老交情」、「老主顧」、「老字號」、「老地方」。
加在稱呼、姓氏上,表示尊敬或親近。如:「老師」、「老闆」、「老王」、「老婆」。
總是、常常。如:「他老是頭痛。」、「你老是挑我的毛病。」
很、極。如:「老遠」、「老早」。
加在兄弟姊妹排行的次序上。如:「老大」、「老二」。
加在動物名稱上。如:「老鷹」、「老虎」、「老鼠」。
江河日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河日下」指江河之水日益奔流而下,典源可能出自於宋代蘇轍的一篇論。蘇轍(西元1039∼1112),字子由,號潁濱遺老,仁宗嘉祐年間進士,累官至尚書右丞,卒諡文定。蘇轍是北宋的著名散文家,與其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皆名列「唐宋八大家」。蘇轍主張文章的好壞取決於氣,養氣即是增進內心的修養,以及擴展生活的歷練。他特別推崇司馬遷「行天下,周覽四海名山大川」,文章才能「頗有奇氣」。蘇轍的散文風格汪洋澹泊,又吸收了駢文的技巧,故聲調文采均極優美,〈黃州快哉亭記〉是其代表作品,融敘事、描景、抒情、議論於一體。在學術上,蘇轍則以儒學為主,傾慕孟子,擅長政論文章。他吸收了韓愈「氣盛言宜」的主張,縱論天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住處、居住的地方。如:「公寓」、「寓所」。《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故追述先父之志,錄遺老之策,高其位,大其寓,愛敬飭盡,命賜備厚。」
史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 南宋 班馬異同 倪思南宋 習學記言 葉適南宋 黃氏⽇抄 黃震南宋 困學紀聞王應麟南宋 滹南遺老集王若虛南宋 資治通鑑音注 胡三省南宋 仁山文集金履祥南宋 丹鉛總錄 楊慎 明朝 史記考要柯維騏 明朝 史詮 程⼀枝 明朝 震川集歸有光 明朝 史記鈔 茅坤 明朝 泌園集董份 明朝 史記評林凌稚隆 明朝 史記測義 陳子龍 明朝 史記考 陳仁錫 明朝 鈍吟集 馮班 明朝 湘帆堂集傅占衡 明朝 日知錄顧炎武 明朝 得樹樓雜鈔 查慎行 清朝史記注補正、望溪文集 方苞 清朝 義...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小百姓面前顯顯威風,只要不大妨害治安,長官向來也就裝作不知道了。」《兩地書•35•致許廣平》:「『遺老』有罪,即該用清朝法律:打屁股。因為這是他所佩服的。」周作人《雨天的書•破腳骨》寫無賴子「往往大言於茶館中-{雲}-,『屁股也打過,大枷也戴過』」。 朝鮮古代朝鮮受中國影響,也有脫褲子打屁股的刑罰。 日本日本明治維新後,推行文明開化而下令廢止笞刑(早期有仿自中國唐律的笞刑,打屁股),1904年1月,台灣總督府律令第1號發布《罰金及笞刑處分例》並制訂《罰金及笞刑處分例施行細則》,法例明定「應科處3個月以下自由刑、或100...
招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收羅。如:「招攬人才」。《文選.陸機.辯亡論上》:「長沙桓王逸才命世,弱冠秀發,招攬遺老,與之述業。」
蘇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039~1112)字子由,宋眉州眉山人,為蘇洵的次子。行文汪洋澹泊,與其兄蘇軾齊名,世稱為「小蘇」。累官門下侍郎,晚年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諡文定。著有《欒城文集》等。
王國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食五品祿。1924,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溥儀出宮。王國維引為奇恥大辱,憤而與羅振玉等前清遺老相約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年,王國維受聘任清華研究院導師,教授古史新證、尚書、說文等,與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李濟被稱為“五星聚奎”的清華五大導師,桃李門生、私淑弟子遍充幾代中國史學界。  1927年6月,國民革命軍北上時,王國維留下“經此世變,義無再辱”的遺書,投頤和園昆明湖自盡。在其50歲人生學術鼎盛之際,為國學史留下了最具悲劇色彩的“謎案”。但也因此被後來的共產黨激進派所唾棄,在主流文化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