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40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鐫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雕刻。《後漢書.卷六○下.蔡邕傳》:「邕乃自書丹於碑,使工鐫刻立於太學門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雕,用刀子挖。如:「刻字」、「雕刻」、「刻圖章」、「刻骨銘心」、「刻舟求劍」。
短時間。如:「頃刻」、「即刻」、「稍候片刻」、「春宵一刻值千金。」
苛毒、不厚道。如:「苛刻」、「刻薄」。
量詞。用於計算時間的單位。古代一晝夜共分一百刻。今以十五分鐘為一刻。如:「我們九時三刻在校門口見。」
深刻:A>對事理能進一步研究。如:「深刻探討」。B>深入,不容易忘記。如:「印象深刻」。
刻苦:儉樸而能吃苦。如:「刻苦耐勞」、「生活過得很刻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鑿刻、雕刻。[例]鐫刻
以訛傳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弟子辨才,為唐太宗用計取得。太宗得此真蹟後,唐初多位書法名家曾加以臨摹,其中以歐陽詢的最為逼真,被鐫刻於石碑上。太宗死後,王羲之的真蹟殉葬昭陵,歐陽詢的摹本石碑則為契丹人所得,流落於定武。由於真蹟已不可得,故當時自以定武本最為珍貴。北宋慶歷年間,此碑在民間出現,歐陽修《集古錄》收有其拓本,然有數個版本,因為沒有經過深入考證,真正的定武本並未得到應有的尊崇,反被視為別本。熙寧年間,定武真本落入薛師正父子之手,為保有真本,薛氏父子大量拓印,以假亂真,流入世面的多為偽本,真本反而少見。宋室南渡後,眾人又據流於世面之偽本大量翻刻,「訛以傳訛」,終至真偽難辨,王柏以為這種現象十分可笑。後來「以訛傳訛」...
十三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為經書的一部分,合稱十三經,十三經因而得名。明代李元陽刻十三經注疏,十三經之名完全確定。清朝乾隆帝鐫刻《十三經》經文於石,1815年學者阮元刻《十三經注疏》,從此,“十三經”在儒學典籍中的地位更加鞏固。 影響較小的分類五代十國時後蜀國主孟昶刻“十一經”,收入《孟子》,而排除《孝經》、《爾雅》。也有將十三經加上大戴禮記為十四經。其實在後世還曾將紅樓夢列入十三經為十四經,不過人們認為不應將後世作品列入十三經,因此不被承認。至今仍維持十三經。 十三經簡介 詩經《詩經》在先秦稱《詩》,或《詩三百》,是中國第一本詩歌總集。匯集了...
雕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雕鏤、雕琢、鐫刻
口碑載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人稱頌的話語,就像鐫刻在記功碑上一樣,到處流傳。比喻廣受好評。#語本《續傳燈錄.卷二二.永州太平安禪師》。
訛以傳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弟子辨才,為唐太宗用計取得。太宗得此真蹟後,唐初多位書法名家曾加以臨摹,其中以歐陽詢的最為逼真,被鐫刻於石碑上。太宗死後,王羲之的真蹟殉葬昭陵,歐陽詢的摹本石碑則為契丹人所得,流落於定武。由於真蹟已不可得,故當時自以定武本最為珍貴。北宋慶歷年間,此碑在民間出現,歐陽修《集古錄》收有其拓本,然有數個版本,因為沒有經過深入考證,真正的定武本並未得到應有的尊崇,反被視為別本。熙寧年間,定武真本落入薛師正父子之手,為保有真本,薛氏父子大量拓印,以假亂真,流入世面的多為偽本,真本反而少見。宋室南渡後,眾人又據流於世面之偽本大量翻刻,「訛以傳訛」,終至真偽難辨,王柏以為這種現象十分可笑。後來「以訛傳訛」...
口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人的口頭傳頌,有如文字鐫刻於碑石。語本《五燈會元.卷一七.太平安禪師》:「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後比喻眾人的口頭稱揚。《老殘遊記》第一八回:「那知道未及一個時辰,已經結案,沿路口碑嘖嘖稱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鐫刻、雕鑿。如:「鏨花」、「鏨字」。《紅樓夢》第六六回:「又將鴛鴦劍取出,……一把上面鏨一鴛字,一把上面鏨一鴦字。」《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你家常常鏨鑿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