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83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陰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曆法的一種,根據月球的朔望週期而制定,為「太陰曆」的簡稱。參見「太陰曆」條。
2.我國的傳統曆法實際上是一種陰陽合曆,但是常被誤稱為「陰曆」。參見「農曆」條。
陰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曆法,簡稱為「陰曆」。我國古稱月球為「太陰」,故根據月相圓缺的週期而定的曆法即稱為「太陰曆」。如回曆屬純太陰曆,與太陽位置毫無關係,因此沒有閏月。我國自古流傳至今的農曆,雖然俗稱為「陰曆」,其實是以陽曆為骨幹,以陰曆為附屬的陰陽合曆,所以,一年分成十二個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外,還有三年一閏,五年兩閏,十九年七閏的置閏問題,以使曆年的平均長度與太陽年相當,並符合自然節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推算歲時節氣的方法。[例]陰曆、陽曆、國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月亮。與「陽」相對。後古人用來泛指對立事物中的一方。如日、天、男為陽,月、地、女為陰。[例]太陰、陰曆
柳暗花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春社3>近,衣冠簡朴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4>無時夜叩門。 〔注解〕 (1) 臘:臘月,指陰曆十二月。 (2) 豚:小豬。 (3) 春社:古時於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春社。於此日祭祀土神,以祈求農事豐收。 (4) 拄杖:扶杖。拄,音ㄓㄨˇ,支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陰曆每月的最後一日稱為「晦」。《左傳.成公十六年》:「陳不違晦。」晉.杜預.注:「晦,月終,陰之盡。」《莊子.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驚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蟄」屬於正節氣,西漢<<淮南子.天文訓>>始有二十四節氣完整的記載,制立春為陰曆正月節(節氣),雨水為正月中(中氣),以此類推。但後人皆統稱此十二節氣加上十二中氣為二十四節氣,並且沿用至今。另外,二十四節氣歷經各朝,在漢朝鐘於制定完成,又可分為四大類:1. 第一類依照四季季節的轉則為準,如四時八節2. 第二類反映氣溫冷熱狀況,如小暑、大寒…等3. 第三類表現自然生物因氣候變化而呈現的生息情況,如驚蟄、小滿…等4. 第四類表示降雨、雪的程度,如穀雨、大雪…等(註2)而驚蟄在此四類分類中恰如以上所言,...
情不自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禁」念作ㄐㄧㄣ時,有承擔、承受的意思,「不自禁」則是承受不住、不由自主的意思,如「喜不自禁」就是高興得無法控制,而「情不自禁」就是感情激動得無法自我控制的意思。在所引典源南朝梁.劉遵〈七夕穿針〉詩中,敘述了婦女於七夕在月下乞巧,思念情人的情景。相傳陰曆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二星相會之期,稱為「七夕」。舊俗婦女此夕必備陳瓜果、鮮花、胭脂於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擁有姣美的面貌;並對月引線穿針,以期雙手靈巧,長於刺繡織布,稱為「乞巧」。詩中描述的女性看到七夕如影隨形的月亮時,想起乞巧的傳說,因此「情來不自禁」,一時感情激動,便也學著傳說在月下引線穿針,希望自己能夠變得更美、手藝更靈巧,以得到美好姻緣。後...
破鏡重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6) 儻:音ㄊㄤˇ,同「倘」,如果、假若。 (7) 信:憑據、信物。 (8) 正月望日:陰曆正月十五,即元宵節。 (9) 越公楊素:楊素(?∼西元606),字處道,隋華陰人。個性機智狡詐,善為文,從隋高祖平定天下,封越國公,顯赫無比。 (10) 寵嬖:寵愛。嬖,音ㄅ|ˋ。 (11) 殊:特別的、非常的。 (12) 蒼頭:漢時奴僕皆須以青色頭巾裹頭,故稱僕役為「蒼頭」。 (13) 仍:於是、因此。 (14) 嫦娥:指后羿的妻子姮娥,相傳因偷吃不死之藥而飛昇月宮,成為仙女。漢人為避文帝諱,改「姮」為「嫦」。 (15) 遺:贈予,音ㄨㄟ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陰曆十二月稱為「臘月」。唐.李頻〈湘口送友人〉詩:「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醉及新年。」《鏡花緣》第七回:「遊來遊去,業已半載,轉瞬臘盡春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