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噬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ㄧㄠˇㄖㄨˊ:「ㄊㄨㄣㄕˋ」、「ㄎㄣˇㄕˋ」、「ㄗㄜˊㄈㄟˊㄦˊㄕˋ」、「ㄕˋㄑㄧˊㄇㄛˋㄐㄧˊ」。
  2. ㄑㄧㄣㄊㄨㄣㄑㄧㄣㄓㄢˋㄖㄨˊ:「ㄑㄧㄣㄕ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ì
解釋:
  1. 咬、吃。
    【例】吞噬、啃噬、擇肥而噬
  2. 吞、占。
    【例】侵噬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ì
解釋:
[動]
1.咬、吃。如:「吞噬」。《左傳.哀公十二年》:「國狗之瘈,無不噬也。」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
2.侵吞、侵占。唐.狄仁傑〈檄告西楚霸王文〉:「自祖龍御宇,橫噬諸侯。」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