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絲道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sī dào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ī dào
解釋:
古代歐、亞間陸路運輸的主要路線。自長安經敦煌、西域到波斯(即今伊朗)、印度和大秦(即今羅馬)等地,因中國的絲織品多經由這條商路運往西方,故稱為「絲道」。絲道除促進東西商業繁榮外,兼具民族、宗教、文化上遷移和傳播的重要意義。十三世紀後因海運發展,絲道便開始衰落。也稱為「絲路」、「絲綢之路」。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絲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