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寂靜;沉默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ilence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音樂術語。把寂靜安排在音樂的段落中,是二十世紀的音樂表現藝術。許多現代作曲家認為片刻或暫時的寂靜無聲可以加強音樂的印象和力量。德籍義大利作曲家布梭尼(Ferruccio Busoni, 1866-1924)認為在兩個樂章之間安排一段落的寂靜,能使聽眾充滿回憶及期盼。布雷茲(Pierre Boulez, 1925-)非常講究控制寂靜的間隔時刻;李蓋悌(György Ligeti, 1923-)卻喜歡把片段的寂靜安排在終曲之後;巴拉格(Jean Barraque, 1928-1973)利用寂靜和聲音對抗,造成對比;凱基(John Cage, 1912-1992)的作品《四分又二十三秒之沉默》(Silence 4'23"")是無聲音樂的最佳例子。寂靜無聲是二十世紀音樂美學的特色之一。
參照: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寂靜;沉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