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聲音 - 教育百科
shēng yī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ēng yīn
解釋:
  1. 物體振動時所發出的聲響。
    【例】他唱歌的聲音非常悅耳動聽。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聲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ēng yīn
解釋:
物體振動或說話時所發出的聲響。《三國演義》第六三回:「張飛見嚴顏聲音雄壯,面不改色,乃回嗔作喜,下階叱退左右。」《儒林外史》第二一回:「我打從學堂門口過,聽見念書的聲音好聽。」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聲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ound
日期: 2002年2月
出處: 環境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由物體的振動所造成,經由彈性介質以音波方式將能量傳送出去。介質可以是液體(水)、氣體(空氣)、或固體物質(鋼筋混凝土),聲音在真空中因缺乏介質故無法傳遞。一般來說,波有兩種型式,即橫波與縱波兩種:
  (1)橫波(Transverse Wave):物體振動的方向與波的前進方向互相垂直者,謂之橫波,又稱剪力波(Shear Wave)。
  (2)縱波(Longitudinal Wave):物體振動的方向與波的行進方向互相平行者,謂之縱波,又稱壓力波(Pressure Wave)或稱疏密波。
  例如水為一黏滯性液體,可保持有剪力與壓力,故聲音在水中呈現兩種型式的波動。但在空氣中因只能維持很小的剪力,故音波在空氣中主要以壓力波的型式存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聲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Sound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音樂術語。音樂可以看成是聲音與時間的藝術,它是把聲音有效地安排於時間進行中,也可看成是用聲音來規劃時間。過去的樂理把聲音分為樂音及噪音兩大類,並排斥噪音,認為噪音不宜作為音樂的素材。但由於二十世紀新音樂的美學革命和音樂與科技的結合以及實驗音樂的發展,讓音樂家對聲音和時間的應用觀念也改變。電子音樂、微分音、無音準打擊器等,都被音樂家們採納、應用、研究和探索。和聲觀念也不斷地擴展,各種聲音都有可能作為音樂素材。瓦瑞斯(Edgard Varèse, 1883-1965)、凱基(John Cage, 1912-1992)、史托克豪森(Karlheing Stockhausen, 1928-)、布雷茲(Pièrre Boulez, 1925-)都是開發聲音及音響素材的先鋒。另外荀貝格(Arnold Schönberg, 1874-1951)、貝里歐(Luciano Berio, 1925-)和現代舞蹈家孟克(Meredith Monk, 1943-)對人聲的探索也有很大的貢獻。
參照:
《The Encyclopaedia of the 20th Century Music》.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聲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聲音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聲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iann-i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物體振動或說話所發出的聲響。
    例如:伊講話的聲音真好聽。I kóng-uē ê siann-im tsin hó-thiann. (他說話的聲音真好聽。)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聲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相關閩南語 聲音聲說 相關客家語 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