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集中營 - 教育百科
ˊ
ˊ
  • 漢語拼音 jí zhōng yí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í zhōng yíng
解釋:
  1. 一種拘押戰俘、政治犯或特種囚犯的地方。通常被羈押至此者,沒有受到公正的審判,甚至不經起訴程序。所以集中營和一般的監獄不同,囚犯不僅未享有人權保障,而且管理人員時常可隨意殺害囚犯。
    【例】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的納粹集中營屠殺了許多猶太人。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集中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í zhōng yíng
解釋:
一種關押或隔離戰俘、異議分子或特定族群、宗教或政治信仰者的地方。集中營和一般監獄的區別在於,集中營被關押者常因具有「某種特定身分」而被關押,往往不經過法律與公正審判程序即遭拘留,或沒有確切的關押期限。參見「勞改營」、「集體恐怖營」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集中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