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廣長舌 - 教育百科
ˇ
ˊ
ˊ
  • 漢語拼音 guǎng cháng shé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uǎng cháng shé
解釋:
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指佛陀的舌葉廣長,覆蓋到髮際。佛教傳說,佛陀在過去世中,能自修十善業,見他人修,心生歡喜讚嘆。悲憫眾生,教導正法,而有此特徵。後人遂用來比喻善說教法。《妙法蓮花經》卷六:「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亦復如是,出廣長舌,放無量光。」宋.朱熹〈後洞山口晚賦〉詩:「從教廣長舌,莫盡此時心。」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廣長舌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