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絀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ù
解釋:
  1. 不足、短缺。
    【例】左支右絀、相形見絀
  2. 貶退。通「黜」。
    【例】罷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hù
解釋:
[動]
貶退。通「黜」。《禮記.王制》:「不孝者,君絀以爵。」《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屈平既絀,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
[形]
不足、短缺。如:「支絀」、「相形見絀」。《荀子.非相》:「與世偃仰,緩急嬴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深紅色。《說文解字.糸部》:「絀,絳也。」

2. 不足、短缺。如:「支絀」、「相形見絀」。《荀子.非相》:「與世偃仰,緩急嬴絀。」《聊齋志異.卷九.劉夫人》:「遠方之盈絀,妾自知之。」

3. 低劣。清.馮俊〈謀臣論〉:「然其短長優絀,不盡出於一軌。」民國.章太炎〈商鞅〉:「法家與刀筆吏,其優絀誠不可較哉!」

4. 縫。《龍龕手鑑.糸部》:「絀,縫也。」《史記.卷四三.趙世家》:「黑齒雕題,卻冠秫絀,大吳之國也。」

@A04776

注音: ㄔㄨ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絀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