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華沙公約 - 教育百科
ˊ
  • 漢語拼音 huá shā gōng yuē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á shā gōng yuē
解釋:
  1. 西元一九五五年由前蘇聯、波蘭、東德、匈牙利、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捷克、羅馬尼亞八國在波蘭首都華沙締結的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條約中規定各締結國間對被攻擊的國家應加以援助,以保障歐洲地區的安全。該條約於一九九一年隨華沙公約組織的解散而宣告結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華沙公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uá shā gōng yuē
解釋:
西元一九五五年由前蘇聯、波蘭、東德、匈牙利、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捷克、羅馬尼亞八國在波蘭首都華沙締結的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條約中規定各締結國間對被攻擊的國家應加以援助,以保障歐洲地區的安全。該條約於一九九一年隨著華沙公約組織的解散而宣告結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華沙公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