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紅脈蜻蜓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紅脈蜻蜓
英文名: Sympetrum fonscolombii
描述:
雄蟲全長39mm,雌蟲全長34~36mm。 蟲臉部白色,合胸及腹部黃褐色,依成熟度不同,各部位會漸漸轉換成鮮紅色。複眼暗紅色,合胸側面有兩條淡色縱帶,第九及第十腹節背面及側面有黑斑,腳黑色,腿節及脛節外側有黃褐色細縱紋;後翅基部有小型淡黃色翅暈。雌蟲全身黃褐色,合胸側面淡黃色,腹部側面有一條黑色細縱紋,各節在黑縱紋的下方淡黃色。
分布:
本種具有遷移性,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在日本則為秋季的迷蜓。台灣於2004年首次發現本種,出現季節集中於每年十月及十一月,記錄的地點大多是在東北部臨海地區,台東縣綠島亦曾發現。
作者: 葉文琪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