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皂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ㄑㄩˋㄍㄡˋ˙ㄉㄜㄐㄧㄢˇㄒㄧㄥˋㄨˋㄆㄧㄣˇㄖㄨˊ:「ㄈㄟˊㄗㄠˋ」、「ㄒㄧㄤㄗㄠˋ」、「ㄧㄠˋㄗㄠˋ」。
  2. ㄏㄟㄙㄜˋㄖㄨˊ:「ㄋㄧˇㄗㄣˇ˙ㄇㄜㄎㄜˇㄧˇㄅㄨˋㄈㄣㄑㄧㄥㄏㄨㄥˊㄗㄠˋㄅㄞˊㄐㄧㄡˋㄌㄨㄢˋㄉㄚˇㄖㄣˊ˙ㄋ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皂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ào
解釋:
  1. 去汙垢的鹼性物品。
    【例】肥皂、香皂、藥皂
  2. 黑色。
    【例】你怎麼可以不分青紅皂白就亂打人呢?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ào
解釋:
[名]
1.去汙垢的鹼性用品。如:「肥皂」、「香皂」、「藥皂」。
2.黑色。同「皁」。如:「不分青紅皂白」。
[形]
黑色的。同「皁」。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齣:「簇新新帽烏襯袍紅,搔皂皮靴綠縫,皂皮靴綠縫。」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ō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塗鴉、塗畫。
  2. [[名] ] 用來清洗汙垢的鹼性物品。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㈠ㄗㄠˋ

1. 去汙垢之鹼性用品。如:「肥皂」、「香皂」、「藥皂」。

2. 古代官署裡之賤職差役。同「皁」。《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凡外郎、書手、皂快、門子,及禁子、夜夫,曾在縣裡走動的,無不查到。」《儒林外史》第五一回:「那堂上堂下皂隸,大家吆喝一聲,把夾棍向堂口一摜,兩個人扳翻了鳳四老爹,把他兩隻腿套在夾棍裡。」

3. 黑色。同「皁」。《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富翁一眼覷定這小娘子,恨不得尋口水來吞他下肚去,那裡還管爐火的青紅皂白!」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齣:「簇新新帽烏襯袍紅,搔皂皮靴綠縫,皂皮靴綠縫。」

⇒@A03469

@B02816

㈡ㄘㄠˇ

@A03469

注音: ㈠ㄗㄠˋ ㈡ㄘㄠ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皂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