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餛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ㄕˊ
  • 部首外筆畫 8
  • 總筆畫 16
  • 漢語拼音 hú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ún
解釋:
  1. →餛飩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hún
解釋:
參見「餛飩」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餛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餛飩」:一種用麵粉做成薄皮,內包餡料,煮熟食用之麵食。《水滸傳》第三回:「鄭屠道:『卻纔精的,怕府裏要裹餛飩;肥的臊子何用?』」《儒林外史》第一四回:「望著湖沿上接連著幾個酒店,掛著透肥的羊肉,櫃檯上盤子裏盛著滾熱的蹄子、海參、糟鴨、鮮魚,鍋裏煮著餛飩,蒸籠上蒸著極大的饅頭。」亦稱為「扁食」、「匾食」、「鶻突」、「抄手」、「雲吞」、「肫」。

注音: ㄏㄨㄣ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餛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