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七星 - 教育百科
qī xī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ī xīng
解釋:
  1. →北斗七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七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qī xīng
解釋:
1.北斗星,包括天樞、天璇、天璣、天權、天衡、開陽、搖光七星。
2.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鳥的第四宿,有七顆星。《禮記.月令》:「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牽牛中。」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七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hit-tshenn/tshit-tshin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北斗星、北斗七星。星座名。由七顆星組合、排列在北方天空的星象,形狀像斗杓。是中國數術、宗教儀式中重要的星象,在西方星象學上屬於大熊星座。
    例如:七星陣 tshit-tshenn tīn(依照北斗七星排列所設的陣式)。
同義詞: 北斗星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七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