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戩 - 教育百科
ˇ
  • 部首 ㄍㄜ
  • 部首外筆畫 10
  • 總筆畫 14
  • 漢語拼音 jiǎ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n
解釋:
  1. 消滅。通「翦」。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ǎn
解釋:
[動]
1.消滅。通「翦」。《說文解字.戈部》:「戩,滅也。」
2.盡、至。參見「戩穀」條。
[名]
福祿、吉祥。《爾雅.釋詁下》:「戩,福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消滅。通「翦」。《說文解字.戈部》:「戩,滅也。」《玉篇.戈部》:「戩,伐滅也。」

2. 福祿、吉祥。《爾雅.釋詁下》:「戩,福也。」《詩經.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俾爾戩穀。」漢.毛亨.傳:「戩,福也。穀,祿也。」《隋書.卷一五.音樂志下》:「方憑戩福,佇詠豐年。」

3. 盡、至。晉.陸雲〈張二侯頌〉:「神之聽思,俾我戩穀。」南朝梁.江淹〈齊太祖高皇帝誄〉:「永戩嘉祉,方寅景命。」

注音: ㄐㄧㄢ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戩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