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28.22 ms
共 12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安分守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守本分,堅持原則。《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二:「家業雖破,還好收拾支撐,我與你安分守己,過日罷了。」《紅樓夢》第七二回:「從此養好了,可要安分守己,再不許胡行亂作了。」也作「安分」。
|
擅離職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作主張離開職位。《三國演義》第四○回:「公子奉父命鎮守江夏,其任至重;今擅離職守,倘東吳兵至,如之奈何?」
|
守口如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嘴像瓶口一樣封得嚴緊。比喻嚴守祕密。《隋唐演義》第三五回:「今願陛下守口如瓶,不可提起。」也作「緘口如瓶」。
|
奉公守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公事為重,謹守法紀,不徇私舞弊。元.曾瑞《留鞋記》第三折:「因為老夫廉能清正,奉公守法,聖人敕賜勢劍金牌,著老夫先斬後奏。」也作「奉公執法」。
|
守正不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人處事堅守正道,公正無私。《後漢書.卷四六.陳寵傳》:「及竇憲為大將軍征匈奴,公卿以下及郡國無不遣吏子弟奉獻遺者,而寵與中山相汝南張郴、東平相應順守正不阿。」宋.陳亮〈蕭曹丙魏房杜姚宋何以獨名於漢唐〉:「姚崇之遇事立斷,宋璟之守正不阿,以共成明皇開元之治,亦不負君臣之遇合矣。」也作「守正不撓」。
|
兒童的守恆概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守恆概念指受試者了解某一系統或物體的外表雖然改變,仍能了解其若干屬性具有恆常性而言。皮亞傑(Jean Piaget, 1896~1980)透過守恆實驗,用以說明兒童早期以至青年期的認知發展。
皮亞傑及其同僚研究兒童守恆概念並公諸於世,約始自一九三七年,止於一九七七年。皮亞傑認為多數兒童透過經驗,即能自然地獲得守恆能力。約在相同年齡,兒童發展其守恆能力,且依循不變順序,發展不同的守恆運思。兒童最先獲得的是質量守恆(substance conservation),例如,把等量的黏土,塑成二個泥球,然後在兒童的注視下,將其中一個捏成長條形,如果是三、四歲的孩子,他會認為長條形的那一... |
魂不守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魂不在人體內。比喻心神恍惚不定。《紅樓夢》第九八回:「我看寶玉竟是魂不守舍,起動是不怕的。」《官場現形記.第二三》:「賈臬臺見了這種女人,雖不至魂不守舍,然而坐在上頭,就覺得有點搖幌起來。」也作「魂不守宅」、「神不守舍」。
|
遵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謹守、服從。宋.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諸君其相與講明遵守,而責之於身焉。」《三國演義》第八三回:「軍有常法,公等各宜遵守。」
|
戍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守衛、防守。《宋史.卷二五七.李處耘傳》:「願於要害處置族帳砦柵,以為戍守。」也作「戍衛」。
|
保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保護看守。《戰國策.齊策六》:「燕將懼誅,遂保守聊城。」《宋史.卷二八二.王旦傳》:「我家盛名清德,當務儉素,保守門風,不得事於泰侈,勿為厚葬以金寶置柩中。」
2.態度傾向舊有制度習慣或傳統,無意開拓新創。《文明小史》第一回:「就以貴省湖南而論,民風保守,已到極點,不能革舊,焉望生新?」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