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06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借指刀、劍等兵器。《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晉.陸機〈從軍行〉:「飛鋒無絕影,鳴自相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相接、接觸。《楚辭.屈原.九歌.國殤》:「矢交墜兮士爭先。」晉.孔坦〈與石聰書〉:「鋒一交,玉石同碎。」
因時制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淮南子.氾論》故民迫其難則求其便,困其患則造其備,人各以其所知,去其所害,就其所利。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則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古者人醇工龐,商樸女重,是以政教易化,風俗易移也。今世德益衰,民俗益薄,欲以樸重之法,治既弊之民,是猶無銜橛策錣而御馯馬也。昔者,神農無制令而民從,唐虞有制令而無刑罰,夏后氏不負言,殷人誓,周人盟。逮至當今之世,忍詬而輕辱,貪得而寡羞,欲以神農之道治之,則其亂必矣。伯成子高辭為諸侯而耕,天下高之。今之時人,辭官而隱處,為鄉邑之下,豈可同哉!古之兵,弓劍而已矣,槽矛無擊,脩戟無刺。晚世之兵,隆衝以攻,渠幨以守,連弩以射,銷車以鬥。古之伐國,不殺黃口,不獲二...
彳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彳,左步;亍,右步。「彳亍」指緩步慢行。晉.潘岳〈射雉賦〉:「彳亍中輟,馥焉中。」唐.柳宗元〈答周君巢餌藥久壽書〉:「彳亍而無所趨,拳拘而不能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踏踩。《戰國策.韓策三》:「東孟之會,聶政、陽堅刺相兼君。許異蹴哀侯而殪之,立以為鄭君。」唐.杜甫〈遣興〉詩五首之二:「騂弓金爪,白馬蹴微雪。」
嚆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響箭,有聲的箭在發射時,先聞其聲,後見箭至。比喻事物的開始。《莊子.在宥》:「吾未知聖知之不為桁楊接槢也,仁義之不為桎梏鑿枘也,焉知曾史之不為桀跖嚆矢也!」也稱為「骲箭」、「鳴」、「響箭」。
暗箭傷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劉炎《邇言.卷六》1>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2>,以其掩人所不備也。兩軍對壘,克日乃戰,鳴交馳,負不怨勝。罪不在人,責在己也。故君子之於人,與其陰傾,不如顯責。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左傳.隱公十一年》、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三○》。 (2) 次骨:次,至也。次骨,至骨。比喻對於某件事情的感受非常深刻。 〔參考資料〕 ■《左傳.隱公十一年》公孫閼與潁考叔爭車,潁考叔挾輈以走,子都拔棘以逐之,及大逵,弗及,子都怒。秋七月,公會齊侯,鄭伯伐許。庚辰,傅于許。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子都自下射之,顛。瑕叔盈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鄭師畢登。■宋....
兵連禍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卷八.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陶謙》裴松之注引《吳書》:「雖悔往者之迷謬,思奉教於今日,然兵連眾結,鋒布野,恐一朝解散,夕見係虜,是以阻兵屯據,欲止而不敢散也。」
穹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因匈奴多住穹廬,故以穹廬為匈奴的代稱。《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聞鳴而股戰,對穹廬以屈膝,又何劣邪?」唐.陳鴻《東城老父傳》:「上皇北臣穹廬,東臣雞林,南臣滇池,西臣昆夷,三歲一來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紅色的。《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騂且角。」唐.杜甫〈遣興〉詩五首之二:「騂弓金爪,白馬蹴微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