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見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臨危難時,能不惜犧牲個人生命,全力以赴。《論語.憲問》:「見利思義,見危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晉.殷仲文〈解尚書表〉:「至於愚臣,罪實深矣,進不能見危命,亡身殉國,退不能辭粟首陽,拂衣高謝。」也作「見危致命」、「見危受命」。
君權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政治學說,在歷史上是解釋君王權力崇高與合法性的主要理論。自啟蒙運動以後,民主的理念發展,君權神的說法逐漸被屏棄。
音訊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訊回係指在一音響(擴音)系統中所發出的能量反回輸入到系統中。此處所指的能量通常是揚聲器所造成空氣的振動,也就是一般所謂音波。音響系統中的任何一組件都可能產生音波反回的情形,其中影響最明顯的組件是麥克風與傳統唱盤。
  由麥克風所產生的音訊回是最為普遍的狀況,當系統中揚聲器所產生的音波其能量足以引起麥克風的感應,經由擴大機的放大,再由相同的揚聲器發出。而這已經過放大的音波,再度經由麥克風感應傳至擴大機放大而由揚聲器發出。如此不斷地循環,而由揚聲器所產生的音波亦不斷增強,最後終會演變成令人無法忍受的尖銳叫聲。解決麥克風回問題的辦法很多,包括將麥克風遠離揚聲器,置於揚聲器後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頒發予。如:「出國參賽前,奧會理事長頒隊旗給奧運代表隊。」《水滸後傳》第三九回:「眾位的官爵,俱是朝廷論功頒,非某有厚薄。」
人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鄭重其事的將曆法交予百姓,使其掌握時令變化,不誤農事。《書經.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人時。」後指皇帝向天下頒發曆書,使天下遵行,不違農時,以求豐收。《元史.卷二四.仁宗本紀一》:「今遣禮部尚書乃馬臺等齎詔往諭,仍頒皇慶元年曆日一本。卿其敬人時,益修臣職,毋替爾祖事大之誠,以副朕不忘柔遠之意。」也作「敬民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獻出生命。《論語.憲問》:「見利思義,見危命。」《抱朴子.外篇.博喻》:「徇名者,不以命為難。」
2.任命。如:「總統命閣揆,綜理國政。」唐.蘇頲〈依王公等請上尊號制〉:「朕聞天命者,為天所予。人歸德者,為人之主。」
3.賦予生命。漢.劉向《古列女傳.卷八.梁夫人嫕》:「皇天命,育生明聖,託體陛下。」
4.接受命令。《三國志.卷一八.魏書.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閻溫》:「龐德命叱敵,有周苛之節。」《宋史.卷四六八.宦者列傳三.童貫》:「君在京師時,親命於王所,自言必成功,今難之,何也?」也作「受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法是教育方法論之一,研究教學的科學與藝術。其內容包含:教學目的與目標的決定、教學的原則、教學內容的選擇安排與組織、教學方法與技巧、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效果的調查與反省、學生成就的評定等。
  西方哲學家如柏拉圖(Plato)也曾論及教學,但真正重視講法者仍以康門紐斯(J.A. Comenius, 1592~1670)為先驅。康氏重視自然的方法,著重由內而外的發展與學習。在〔大教學〕(The Great Didactic)一書中,強調使用視覺幫助及借感覺來學習,重直觀經驗。並提出科學教法原則,強調知識的實用性及順乎自然循序漸進的教學。其後盧梭提出重視兒童天性的看法,促使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級長官或握有權力的人,委部屬一定的責任和事權,使在其監督下,得做擔當自主的處理和行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給與和接受。泛指接觸。《後漢書.卷二二.朱祐等傳.論曰》:「猶能受惟庸,勛賢皆序。」《紅樓夢》第四一回:「你那裡和他說話受去,越發連你也髒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招收學生,傳學問或技藝。如:「開班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