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84.37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當時的致所生。如:「這首詩是即之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盛。如:「振教育」、「振實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繁榮旺盛。《紅樓夢》第四九回:「咱們的詩社可旺了。」《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人家商戰勝我們,在他手裡過日子,要是不想個法兒抵制抵制。將來民窮財盡,還有旺的時候嗎?」
望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仰視著海洋發出感嘆。語本《莊子.秋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後比喻因眼界大開而驚奇讚嘆或因能力不及而感到無可奈何。《糊塗世界》卷六:「佘念祖未到的時候,滿心高,頗有躍躍欲試的意思,到過之後,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覺得望洋歎了。」也作「望洋驚嘆」。
致盎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歡喜而致高昂的樣子。如:「他拿著這件清代玉器,致盎然地把玩著。」
文藝復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藝文流派名。文藝復的音樂大約是指從西元1430年至1600年間的音樂。該名詞是音樂學者從其他藝術史中借者。最早提出「文藝復」這名詞的人是法國歷史學家米雪烈特(Jules Michelet),後來德國學者布爾克爾德(Jacob Burckharot)於1860年出版《義大利文藝復的文明》一書,該名詞才普及並受人注意,且引起各種對文藝復的研究趣。布爾克爾德認為十四世紀義大利的社會及政治之改變,及對古典文學與藝術的熱潮,是和當時個人主義的誕生有極大關聯。以後的史學家也有相同的回應,他們發現文藝復的思潮不但產生在義大利,同時也傳遍歐洲。一般歷史的文藝復時期是在西元1300-1600年左右...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師動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員眾多人力。《吳子.勵士》:「夫發號布令,而人樂聞;師動眾,而人樂戰。」《紅樓夢》第四七回:「今兒偶然吃了一次虧,媽就這樣師動眾,倚著親戚之勢,欺壓常人。」也作「勞師動眾」、「起兵動眾」、「起師動眾」、「兵動眾」、「行軍動眾」、「行師動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起、不發生。《禮記.禮運》:「是故謀閉而不,盜竊亂賊而不作。」宋.蘇軾〈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
2.不盛、頹敗不振。《文選.班昭.東征賦》:「後衰微而遭患兮,遂陵遲而不。」
3.不喜。《禮記.學記》:「不其藝,不能樂學。」
4.不合時尚、不流行。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六齣:「俺院中規矩,不拜堂,就吃喜酒吧。」
5.不宜、不該。有不允許的意思。如:「小孩子不說謊。」、「不你講話。」
6.不能。如:「你上班總是遲到,就不早點兒起床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譬喻,以彼物比此物,有象徵的效果。,寄托,為觸景生情,因事寄,有暗示的效果。比、為《詩經》六義中的兩類,古代儒者認為這兩種手法便於描寫和反映現實,並適合於表現社會政治內容。
滅繼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論語.堯曰》:「滅國,繼絕世。」扶助被滅亡的國家,復被斷絕的國脈。《漢書.卷一八.外戚恩澤侯表》:「自古受命及中之君,必滅繼絕,修廢舉逸,然後天下歸仁,四方之政行焉。」《東周列國志》第二三回:「滅繼絕存三國,大義堂堂五霸魁。」也作「廢繼絕」、「微繼絕」、「亡繼絕」。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