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趨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速歸附或趕緊走避。《西遊記》第三十七回:「周《易》之書,極其玄妙,斷盡天下吉凶,使人知所趨避。」
|
退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離去、避開。《漢書.卷八一.張禹傳》:「數病上書乞骸骨,欲退避鳳。」《三國演義》第二六回:「關公怒目橫刀,大喝一聲,門吏皆退避。」
|
浮瓜避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暑日消暑的樂事。參見「浮瓜沉李」條。《幼學瓊林.卷一.歲時類》:「吳質浮瓜避暑,陂塘九夏為秋。」
|
避阱入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剛躲過一件災害,又遭遇另一件災禍。漢.焦延壽《易林.卷五.觀之益》:「避阱入坑,憂患日生。」也作「避坑落井」、「避井落坑」。
|
避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躲避災害。《三國演義》第一一五回:「將軍在外掌握兵權,人不能圖,可以避禍。」
|
君子避三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子避三端」語出〔韓詩外傳‧卷七〕;是說君子為避免無妄的毀謗與傷害,應迴避三端,即是:文士的筆端、武士的劍端、辯士的舌端。因為文士用筆墨可以讚揚人,也可以貶抑人,往往出自個人的主觀,褒貶可能並不公正,如果顛倒是非黑白,將使所貶抑的受到傷害;而一旦見諸文字之後,要想更正或糾正,便很難了。武士往往憑藉血氣之勇,有時一言不合,便拔刀相向,沒有耐心辨清是非曲直,受傷者縱然事後再來說明,卻已先受到創傷,甚至有生命的危險,很難有補救之道。辯士多數逞其辯才,舌燦蓮花,雖是顛倒是非,卻能使人相信其說,於是就被誤導了。儒家所推崇的君子,是堅持正道,明辨是非的人,因為自愛,不輕易招惹毫無意義的傷害;同時君子...
|
避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讓位於賢者。如:「在交接儀式上,卸任的經理表示,為了公司更好的發展,所以避賢讓位。」唐.李適之〈罷相作〉詩:「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
|
避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躲避、隱匿。《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楚辭.東方朔.七諫.謬諫》:「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
|
避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藥物或物理方法避免受孕。
|
避鋒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見情勢不對而躲到別的地方。如:「外面風聲這麼緊,他早就躲到鄉下避鋒頭去了!」也作「避風頭」、「避銳鋒」。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