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09.34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去思慮。如:「這是過去的事情,不也罷!」
2.不到、出乎意料。《三國演義》第一八回:「惇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不連眼珠拔出。」《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朝廷大典,李大人耑要借光,不先生病得狼狽至此。」
3.不願意、不要。如:「他不再過這種漫無目的的生活了。」
做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評陳龍安( 1990 )綜合各種模式和特點建立了「問做評」創造思考教學模式。這個模式是指教師在一種支持性的環境下,運用啟發創造思考的「問(Asking)、(Think-ing)、做(Doing)、評(Evaluation)」四組教學策略,以增進學生創造思考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基本內涵就一教學模式繪表如下圖,而其實施步驟詳如創造思考教學的基本步驟。「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深思。如:「獨自冥,渾然忘我。」
難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用常理或經驗去推。如:「在富裕的社會,難以像有人挨餓受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設。如:「少年的他曾假自己是正義使者,力抗邪惡勢力。」
茶思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喝茶也思,吃飯也。形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彭公案》第二○四回:「我回來茶思飯,時時掛念,由那一天起,我是悶悶不樂。」
當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測、猜必定是如此。如:「很多當然的說法,未必真確。」
的說話情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的說話情境是哈伯瑪斯(J. Habermas)溝通行動理論申的一項假定,亦是批判系統性扭曲溝通的判準。哈伯瑪斯用之於偵測言辭行動的是否被扭曲。
  構成理說話情境的條件是:所有參與談話者彼此間是平等的,而且是完全自由的,不受限於任何內、外在的情境。因此,理說話情境下的溝通是參與談話者在無宰制之社會下不受扭曲的自由論辯真理。質言之,理的說話情境是參與對話者在一個開放、無壓力及不受宰制的情況下,盡情的討論,期達成真理與理性的共識。
  哈伯瑪斯於一九七○年發表的〔邁向溝通能力理論〕一文中提出三個與理的說話情境相當的條件。有此三條件的限制,使人的談話得以避免受到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要妄。元.喬吉《揚州夢》第三折:「縱有奢華豪富家,倒賠裝奩許招嫁,休我背卻初盟去就他。」《文明小史》第三○回:「打一千哩,打八百哩,銀子拿不夠,休他發慈悲饒了一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前料。如:「我軍預今夜有敵軍來襲,早已做好萬全準備。」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