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4.65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板片扇形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珊,珊體外觀略呈半橢圓形,珊孔邊緣平滑。珊體兩側間夾角約130~240°,側緣夾角52~51°。根部短小,直徑約1.5~2.1 mm。珊體接近根部側緣具有片狀突起,形狀不規則,大小約8 mm。珊孔大,呈橢圓形,最大直徑約68 mm,高67 mm。大型珊個體具有7組(S1~S7)隔片,呈六放排列,隔片表面具有顆粒狀突起,略呈波浪狀生長,最後一組隔片通常未發育完全或呈退化狀,隔片長度為S1=S2=S3=S4>S5>S6>S7。中柱由許多片狀構造組成,呈直線排列,寛約1.0~1.5 mm。肋片不明顯。
枝狀多目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珊,珊體形態特徵變異大,依不同地理區分布,可以區分成阿法(α)、貝塔(β)、伽瑪(γ)、加拉巴哥(g)等四種不同形態。珊體質地堅硬,覆蓋非常細小的圓形突起,表面光滑,具褐白色澤,呈樹形,行觸手外出芽生殖(extratentacular budding),分枝不規則,分枝點的珊孔(corallite)較短,末端珊孔的共肉壁延長。珊孔較其他類型珊大,圓形,直徑約3.6~4.0 mm。珊體具有3組(S1~S3)隔片,表面具有細小顆粒狀突起,未突出生長。S1最大,末端與中柱連接;S2長度與S1相似,末端與中柱連接;S3退化狀,長度約為S1的1/5,隔片長度為S1≧S2>S3。中柱捲...
蓮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少數化石種屬外,大部分的蓮珊類均為群體型;群體發育方式主要為觸手環內出芽;群體外形大多為團塊狀、板葉狀或葉片狀;蓮珊類群體表面的珊孔為凹入型,珊孔壁不發育、發育不良,或者為隔片聯桿(synapticulae)所形成的聯桿壁(synapticulotheca);隔片由簡單羽榍的單一羽扇(one fan system of simple trabeculae)構成,罕有穿孔現象;隔片細而間隔規律,隔片緣光滑、串珠狀或者細鋸齒狀;相鄰珊孔的隔片為融合連接狀,以致珊群體表面的珊石如同網狀一般分布;中柱不發育,或為羽榍中柱(trabecular columella;=腔壁中柱pariet...
砂細菊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通常呈團塊形、亞團塊形或表覆形。珊石為圓形,突出程度不同,呈盤形者突出可至 3 mm,或略為緊密相連。口杯直徑約1.5~2.8 mm。具有二環隔片,各12枚,排列極不均勻;初生隔片通常延伸至中柱,次生隔片長度則顯少超過口杯直徑的ㄧ半,肋片排列均勻。籬片通常形成冠狀圍繞中柱,呈延長的羽狀或三角狀。生活群體顏色變異大,於光照較弱的水域群體顏色會加深。
西部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icruroides euryxanthus (Kennicott, 1860)
小型蛇,體為圓柱形,頭部短小,頸部不明顯,全身的紅、黃、黑環紋是本種最為明顯的特徵。
北美洲南部至墨西哥北部之區域。
棲息於疏林及岩化丘陵,平時蟄伏於洞穴或岩縫中,夜間則外出覓食,以小型蛇類,如盲蛇為食。卵生,每窩之產卵數不超過10枚。
有鱗目(Class Squmata)
蛇亞目 (Suborder Serpentes)
蝙蝠蛇科 (Family Elapidae)
變形雀屏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體由厚實、直立且交叉排列的板葉構成,板葉也可能癒合成近似團塊形。珊石不規則地分布在板葉的兩側,可能相連成平行或輻射狀。口杯和紋溝皆較深入。生活群體呈褐、米黃或綠色。
斯氏蕈杯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單體珊,珊體質地脆弱易碎,外觀呈圓盤狀或碟狀,平均珊孔直徑39 mm,高18 mm。珊體底部凹陷或扁平(底部扁平之個體較大,珊孔直徑達50 mm,高14 mm),具顆粒狀突起。珊體具有隔片5組(S1~S5)96片,呈六放排列,表面具有明顯皺褶,上緣具有高0.11 mm的三角形齒狀突起,每個突起間距約為0.28 mm。隔片(S1)最大,上緣末端具有20~23個棘狀突起,突起大小與中柱距離成正比,距離中柱第10或11片最大(底部扁平個體的棘狀突起數約14~19個,以距離中柱第7或9片最大),末端與中柱連接;S2略小於S1;S3稍微傾斜生長,上緣具有12個片狀突起;S4最小,高度約S3的...
枝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hylum:Lichen 地衣門 Class:Ascomycetes 囊子地衣綱 Subclass:Euascomycetidae 真一亞綱 Order:Lecanorales 茶漬衣目 Family:Stereocaulaceae 珊枝科
是外觀酷似於石蕊的另一類莖狀地衣,其直立的次生原葉體為實心的,不同於石蕊者為中空的;因為具有多數的分歧,外觀如同珊一般,於是有了珊枝的中文稱謂。在臺灣,以中、高海拔的山區數量較普遍,體型也較為壯碩與密集;喜歡生長在林道或森林步道的向陽山坡地,或草生地間,或裸露岩壁上,或崩塌新生的裸地間,或有時也會出現在樹幹的基部;對基質的固著性低至中等,容...
羽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黃灰色, 具有薄的膜狀基底, 珊蟲長約 6-15 mm, 寬約4-5 mm, 間隔3-4 mm, 觸手肥短狀, 具有17-20 隻圓柱形羽枝; 萼部骨針為簡單或略有彎曲的紡錘形, 0.95~1 mm x 0.04~0.05 mm; 柱部骨針為較大的紡錘形 (1.4-1.8 mm x 0.11-0.13 mm), 具疣狀突起, 且常有分叉; 小羽枝上的骨針為小圓盤形或卵圓形, 直徑0.008 mm.
黑管星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為非造礁珊,不具共生藻,群體呈樹狀分枝,可高達1公尺以上,珊蟲分布在分枝表面,珊孔直徑約5~6 mm,高約10~12 mm,口杯圓形,凹入約4~5 mm,隔片有三環,中柱不發達。生活群體大多呈黑紫色或深藍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