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救困扶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救扶持處於困厄危難中的人。《三國演義》第一回:「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都做了註福消。」
紬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理出頭緒。《漢書.卷八五.谷永傳》:「燕見紬繹,以求咎。」
兩得益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相得益彰」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據《漢書.卷六四下.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王褒》引)昔賢者之未遭遇也,圖事揆策則君不用其謀,陳見悃誠則上不然其信,進仕不得施效,斥逐又非其。是故伊尹勤於鼎俎,太公困於鼓刀,百里自鬻,甯子飯牛,離此患也。及其遇明君遭聖主也,運籌合上意,諫諍即見聽,進退得關其忠,任職得行其術,去卑辱奧渫而升本朝,離疏釋蹻而享膏粱,剖符錫壤而光祖考,傳之子孫,以資說士。故世必有聖知之君,而後有賢明之臣。故虎嘯而(冽風)〔風冽〕,龍興而致雲,蟋蟀俟秋唫,蜉蝤出以陰。《易》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詩》曰:「思皇多士,生此王國。」故世平主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人用來盛放手巾細物的小繡囊。似今之荷包。《禮記.內則》:「夙夜無,視諸衿囊。」漢.鄭玄.注:「鞶,鞶囊也。男鞶革,女鞶絲,所以盛帨巾之屬。」
怨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怨恨毀謗。《後漢書.卷二二.王梁傳》:「建議開渠,為人興利,旅力既,迄無成功,百姓怨讟。」
盛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隆重的典禮。《隋書.卷一三.音樂志上》:「盛典弗,群望咸秩。」《儒林外史》第四一回:「這樣盛典,可惜來遲了,不得躬逢其盛!」
激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激勵、鼓勵。《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行不脩飾,名跡無;操不激切,素風愈鮮。」
桃來李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投桃報李」之典源,提供參考。 《詩經.大雅.抑》辟1>爾為德,俾臧2>俾嘉。淑慎爾止3>,不4>于儀。不僭5>不賊,鮮不為則6>。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彼童7>而角,實虹8>小子。 〔注解〕 (1) 辟:效法。 (2) 臧:善。 (3) 止:行為舉止。 (4) :音ㄑ|ㄢ,過錯。 (5) 僭:音ㄐ|ㄢˋ,超越本分以行事。 (6) 則:法則。 (7) 童:尚未長角的羊。 (8) 虹:同「訌」,欺騙。
遷善遠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過向善而遠離罪。唐.呂溫〈廣陵陳先生墓表〉:「吾里嘗有陳融,孝慈仁信,不學不仕。鄉人見也,皆自欲遷善遠罪,亦不知其所以然,今也則亡,清風猶在。」宋.陸九淵〈荊門軍上元設廳講義〉:「愚人不能遷善遠罪,但貪求富貴,卻祈神佛以求福,不知神佛在何處,何緣得福以與不善之人也。」
承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承受天命。《晉書.卷二三.樂志下》:「景皇承運,纂隆洪緒。」明.無名氏《鳴鳳記》第四一齣:「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繩糾繆,臣道為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