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7.402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兵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乘馬作戰的士兵所組成的兵團。如:「成為兵團的一員,是他多年的夢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防守邊疆的兵。《史記.卷一二三.大宛列傳》:「赦囚徒材官,益發惡少年及邊,歲餘而出敦煌者六萬人,負私從者不與。」
2.侵犯邊疆的敵。《宋史.卷一九五.兵志九》:「又神臂弓、馬黃弩乃中國長技,宜多行教習,以扞邊。」
士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士學院中世紀末期興起於德國的貴族中等學校。十六、十七世紀時,法國政治理想及社會秩序見重於四鄰各邦;鄰國德國尤其接近法國人的生活及思想,若干王國也比照法國的社交中心巴黎,為境內上等社會子第設立一注重禮貌、語言、馬、擊劍,熟於生活實際之貴族中學,此嫺熟宮廷生活型式之學校即是德國之士學院。
  十六世紀下半期,蒙泰因(Michel E.de Montaigne, 1533~1592)在法國鼓吹社會唯實思想,主張教育的目的,乃是造就有品性、有魄力的個體功能(Willensstärke),而學問的效能在於使人變得更良善、更聰穎。他相信正確的研習文法、邏輯、辯學之前,得先訓練縉紳子弟效...
方塊舞;兵方塊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九世紀的一種方塊舞,由八到十六對舞者以敏捷的走步,嚴謹的音樂拍子,演出五種隊形,又被稱為La Rose;La Ladoiska;La Dorset;L´etoile;Les Lanciers。此舞於1817年和1819年,在愛爾蘭和威爾斯正式登場,在威爾斯的田比(Tenby)形同貴族仕紳的舞,而在倫敦直到1850年才出現。都柏林(Dublin)的舞師約翰.杜弗(John Duval)和田比的約瑟夫.哈特(Joseph Hart)這兩位都宣稱舞是他發明的;二者的音樂和隊形名字雷同,但其隊形本身實則各有不同。從報紙記述中所稱的《哈特方塊舞》,是由四位年輕的女士,於1850年帶進倫敦舞廳的版本,這...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巡邏守衛的部隊。《新唐書.卷八八.裴寂傳》:「貞觀初,嘗命統邏,都下督盜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偵察敵情的兵。唐.張籍〈關山月〉詩:「軍中探暮出城,伏兵暗處低旌戟。」
密花小士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種外型與小士蘭極為類似。不同在花序粗,肉質狀,唇瓣於近基部3裂,中裂片再2裂,小裂片似三角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偵探敵人的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李與車馬。唐.薛調《無雙傳》:「仙客捨輜驚走,歸襄陽,村居三年。」
馬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金屬絲從書帖折縫處打釘的裝訂方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