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騎箕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箕、尾為東方蒼龍七宿最後的兩個星宿。相傳武丁的宰相傅說死後升天,跨身於二星之上。語出《莊子.大宗師》:「夫道,……傅說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東維,騎箕尾,而比於列星。」後以此比喻人死後升天,常用作輓辭。清.陸世廉《西臺記》第四齣:「早做了日星河嶽,騎箕尾光生芒角,馭雲煙氣陵霜鍔,炳丹青風清寒醥。」參見「傅說」條。
|
驍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武官的名號。《漢書.卷五四.李廣傳》:「吳楚反時,為驍騎都尉。」
2.勇武的騎兵。《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此皆驍騎難制,又恐其為誘兵也。」也作「梟騎」。
|
騎士理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騎士理想」是中世紀騎士教育的產物。在中世紀的封建制度下,封君就是一地之主,依附於他的人民需要他的保護,於是漸有騎士階級的出現。而為了訓練騎士,又產生了騎士教育。
基本上,騎士教育是為了滿足世俗的目的;不僅為積極的參與當時的戰鬥而準備,而且也是為了嫻熟中世紀的七技(Seven Perfections):騎術(Riding)、游泳(Swimming)、弓術(Archery)、劍術(Fencing)、打獵(Hunting)、紙牌或西洋棋(Whist or Chess)、唱詩(Rhyming)等。這些訓練在當代的貴族身上產生教化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使人們能為公眾的目的、個人的忠誠及... |
遊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巡邏突擊的騎兵。也作「游騎」。
|
旄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擔任先驅的騎兵。《後漢書.卷一三.公孫述傳》:「出入法駕,鑾旗旄騎,陳置陛戟,然後輦出房闥。」也作「旄頭」。
|
金戈鐵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金戈鐵馬」。見「金戈鐵馬」條。01.明.梅鼎祚《玉合記》第二二齣:「漁陽鼙鼓動喧天,易水蕭蕭風慘。〔小生〕敢大半是胡兵麼?〔丑〕金戈鐵騎連蕃漢。」02.清.汪琬〈苑西集序〉:「至於平沙廣漠,崇巖窮障,我太祖太宗發祥之地,與夫金戈鐵騎,百戰創業之區,皆所跋涉而導從。」
|
騎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馴馬、賽馬為業的人。
|
彉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宿衛兵。唐沿襲北周的府兵制,高宗時因府兵制逐漸破壞,宿衛兵大量逃亡,遂到玄宗時遂改為募兵制,把負責保衛京城的長從宿衛改稱為「彉騎」。每年宿衛京師兩個月,免除出征、鎮守的負擔。
|
騎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乘驢。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老殘遊記》第七回:「到那平坦的地方,就騎驢,稍微危險些就下來走兩步。」
2.暗中謀利,賺取小錢。如:「叫他買東西別占小便宜,他偏騎驢。」
|
騎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乘馬的侍從。《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宋.蘇軾〈黃州〉詩:「使君厭騎從,車馬留山前。」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