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19676 收藏人次:3069510
住處、居住的地方。如:「公」、「所」。《漢書.卷一六.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故追述先父之志,錄遺老之策,高其位,大其,愛敬飭盡,命賜備厚。」
1.寄居。如:「居」。《孟子.離婁下》:「無人於我室,毀傷其薪木。」《宋史.卷四四二.文苑傳四.蘇舜欽傳》:「舜欽既放廢,于吳中,其友人韓維責以世居京師而去離都下,隔絕親交。」
2.託付、寄託。如:「意深遠」。《管子.大匡》:「賢者死忠以振疑,百姓焉。」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山水之樂,得之心而之酒也。」
教於樂     
瀏覽人次:17780 收藏人次:1038239
在娛樂中寄託教育的作用。如:「這種教於樂的方式比教條式的教育方式,效果來得大。」
    
瀏覽人次:7963 收藏人次:504420
寄託隱含的意旨。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頌讚》:「及三閭橘頌,情采芬芳,比類意,又覃及細物矣。」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淵明之詩,皆適然意,而不留於物,如悠然見南山。」
洞穴     
瀏覽人次:7502 收藏人次:0
  洞穴言是柏拉圖(Plato)為了說明其認識論的學理,在所著的〔共和國〕一書裡第七卷詳述好智者求真知的歷程。柏拉圖認為由低層次感官認知提升到高層次理智認知,是知識論上必經的歷程。這個歷程並不像進化的連續歷程,而是一系列轉換,從不適當轉換到適當的認知狀態。
  柏拉圖假設有一個洞穴,有向光的出口,洞穴中有一群人,他們的腿和頸子從兒童時期就被鎖著,面向洞穴的內壁,以致從未見過陽光。他們如同罪犯被關在洞穴裡。在他們背後的上端有個洞口,他們的後上方不遠處有堆火,火與囚犯之間有一條高起的路,沿著路邊有矮牆,牆邊有人帶著各種東西經過,也有動物或其他物體過往。洞內被鎖住的囚犯,不能從正面看到過...
    
瀏覽人次:5899 收藏人次:329732
1.有所寄託比喻的話。《莊子.言》:「言十九,藉外論之。」《史記.卷六三.老子韓非傳》:「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言也。」
2.以淺近假託的故事或用擬人手法,表達某種哲理的文學。常含有訓誨的教育作用,如古希臘的伊索言。
    
瀏覽人次:2762 收藏人次:153794
1.暫時居。《舊五代史.卷二五.唐書.武皇本紀上》:「臣今身無官爵,名是罪人,不敢歸陛下藩方,且欲於河中寄,進退行止,伏候聖裁。」《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妾本長安人,父母貧,攜妾寄平涼,手藝營生。」也作「寄居」。
2.旅館。《國語.周語中》:「國無寄,縣無施舍,民將築臺於夏氏。」
3.於文藝作品中寄情托興。清.侯方域〈宋牧仲詩序〉:「讀宋子古竹圃詩,乃知歐公之序聖俞,特有所寄感慨。」
兵於農     
瀏覽人次:2587 收藏人次:0
兵農合一的政策。人民平時在家耕種,戰時則當兵打仗。
禁於征     
瀏覽人次:2267 收藏人次:0
加重捐稅,迫使自動停止經營,以達到禁止的目的。
    
瀏覽人次:1694 收藏人次:1578442
可供多戶人家居住的所,為多層或多排的住宅建築物。
伊索     
瀏覽人次:1523 收藏人次:1250252
書名。古代歐洲一種諷刺文學,人生哲學於小故事中。相傳為希臘人伊索所作,結集遠古以來流行的傳說,加以修正而成,後人續有增加。故事敘述簡潔,每含有道德教訓,在世界各地流傳甚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