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8.07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形目。頭大,體狹長。巨口細鱗,下顎稍突出。背部淡蒼色,腹部白色,體側及背鰭有黑斑。性凶猛,以魚蝦為食。常棲於近海,夏季由海溯河,冬季由河入海。可供食用。
蓴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魚膾,有歸隱故里之思。典出《晉書.卷九二.文苑傳.張翰傳》。比喻歸隱之思。宋.辛棄疾〈沁園春.三徑初成〉詞:「意倦須還,身閒貴早,豈為蓴羹膾哉。」也作「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nguilla marmorata (Quoy and Gaimard, 1824)
體圓粗大;體背灰黑或黃褐,但具有斑紋,腹部為銀白色;體長可達200公分。
南日本、中國和印度-西太平洋。
鰻棲息於沙泥底部的肉食性魚類,鱬鰻的成長過程與白鰻相似,其幼魚在河川中成長,成魚於春末夏初降海產卵,孵化後的仔魚經柳葉形期的變化而成透明的鰻線,需耗時五個月,才再回到河裡生存。
鰻養殖不易加上天然產的數量少,所以是需要保護的魚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海鰱亞組(Subdivision Elopomorpha)
鰻鱺目(Ordre Anguilliformes)
鰻鱺亞目(Suborder Anguilloidei)
鰻鱺科(Family Anguillidae),Freshwater Eel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常見的食用魚。肉質肥美,切成細塊煮食,自古即為江南地區的一道名菜,當地人稱為「膾」。而清燉的魚,能使傷口儘早癒合,是手術後病人極佳補品。參見「」條。
六線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Grammistes sexlineatus (Thunberg, 1792)
體長為體高之2.5~2.7倍,頦部有1短鬚。體赤褐色3~6條黃色縱帶,幼魚帶數較少。長達12公分。
棲息珊瑚礁淺海區,皮膚能分泌毒素(皂素)。
可供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鮨科(Family Serranidae),Seabasses
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Epinephelus awoara (Temminck and Schlegel, 1842)
前鰓蓋隅角尖銳具1~2枚較大之鋸齒。體黃褐色有6個暗色橫帶,體側有無數鮮黃色斑點散在;軟背鰭上緣,臀鰭軟條部下緣及尾鰭後緣均鮮黃色。體長可達50公分。
南日本,台灣以迄中國南海。
棲息岩礁附近淺水砂泥底質,以延繩釣,蝦拖網捕獲。
食用魚,以清蒸或油煎的方式,味美。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鮨科(Family Serranidae),Seabasses
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金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食用魚。可在淡水或海水中養殖,以海水養殖者肉質較佳。一般以吳郭魚或雜魚為餌料餵食之。臺灣地區金目養殖業以臺中、嘉義、屏東及花蓮最為發達。
駝背(老鼠斑,敏魚,扁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romileptes altivelis (Valenciennes, 1828)
體甚高,眼後之頭背明顯凹入;後鼻孔呈長裂狀,口齒缺犬齒;背鰭鰭條較高具10棘,胸鰭基底上方有1皮瓣。體淡褐色,有黑色圓斑散在。長可達60公分。
南日本,台灣及印度洋。
棲息珊瑚礁淺水處,以手釣捕獲。
食用及觀賞用,為水族館常見之魚種。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鮨科(Family Serranidae),Seabasses
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松江(媳婦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 1837)
體前部平扁,後部稍側扁。頭平扁,棘和稜均為皮膜所覆。口大,端位;上頜末端延仲至瞳孔後緣末端。前鰓蓋骨具4棘,上棘最大,後端向上彎曲。上下頜、腭骨和鋤骨具絨毛狀齒。體無鱗,被骨質小突起。背鰭2個,連續;胸鰭寬大,下部鰭條不分枝;尾鰭微凸。體背側褐色,腹部白色,頭側具4條暗色條紋。體側亦有4條暗色橫斑。第一背鰭的第2~4硬棘有1暗色斑;第二背鰭、胸鰭、臀鰭和尾鰭均有褐色小斑點形成的橫紋。
中國、韓國、日本及菲律賓。
近海底棲小型魚類。在生殖季節,成魚頭側鰓蓋膜上各有2條橘紅色斜帶,似4片鰓片外露,故有「四鰓」之稱。為降河洄游魚類。繁殖季節到來時,生殖群體由內河向河口聚集,並將卵產於近海的貝殼內,孵化後的幼魚則集體向淡水作溯河洄游,在淡水中索餌、成長。
肉味鮮美,極具經濟價值。目前人工放養已有相當的成效,是有價值的養殖對象。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鮋目(Order Scorpaen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杜父魚亞目(Suborder Cottoidei)
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杜父魚科(Family Cottidae),Sculpins
杜父魚上科(Superfamily Cottoidea)
東方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lectorhinchus orientalis (Bloch, 1793)
幼魚與成魚體色截然不同,幼期體背有3個大型黑色橫斑,長成則代之以6條黑色縱帶,下方2條位於腹側。長達30公分。
自琉球至菲律賓,密克羅尼西亞及東印度。
棲息沿岸礁區。
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或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亞目(Suborder Percoidei)
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科(Family Heamulidae),Grunts
上科(Superfamily Percoidea)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