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萍水相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萍水相逢」之典說明,提供參考。浮萍是一種浮生在水面的水草,葉扁平而小,面背皆青,有鬚根下垂水中,會隨水流四處漂動。古人觀察浮萍的漂動,覺得人生的聚散,有如浮萍,所以有「萍水相逢」的說法。一般認為這句話是出自於唐代王勃所寫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也就是通俗所稱的〈滕王閣序〉。這篇文章是王勃參加洪州都督閻公於滕王閣上盛宴時所作。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傳誦千古。但除這兩句外,文章中也有幾句寫到奔波天涯的失意遊子,「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意思是說:「群山峻嶺,是如此難以超越,但有誰會去同情於迷路於其中的人?在天涯奔波中,偶然相遇的人竟都是...
棋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棋一次為一局,稱進行下棋競賽的事為「棋局」。[例]這盤棋局由兩大國手對弈,吸引了許多人旁觀。
達權通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通權達變」之典說明,提供參考。「通權達變」當從「權變」演變而來。權,原來是秤錘的意思。秤錘的移動隨所秤的物品輕重而變,所以「權」本來就可引申為「隨宜變通」的意思。如《孟子.離婁上》:「男女授受不親,禮也;嫂溺援之以手,權也。」就是這個意思。後來更有「權變」一詞,用來指隨機應變。因為權變即為人情通達的表現,所以又有「通權達變」的說法。較早的文獻像《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傳二》。這裡作「應權達變」,意思是一樣的。漢獻帝二十四年秋天,劉備的部下上書漢帝,聯名推舉劉備為漢中王,並擔任大司馬的職位,以整合軍隊和同盟的力量,討伐叛亂勢力。劉備接受推舉後,立刻上書獻帝,說明現今國家局勢動盪...
豪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憑恃勢力奪取他人所有。《管子.國蓄》:「春以奉耕,夏以奉芸,耒耜械器,鍾鑲糧食,畢取贍於君,大賈蓄家不得豪奪吾民矣。」《漢書.卷二四.食貨志下》:「大賈畜家不得豪奪吾民矣。」
米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米的顆粒。如:「他們家的經濟情況很不好,米缸中經常是半顆米粒也沒有。」
風移俗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移風易俗」之典說明,提供參考。〈樂記〉是古代流傳下來最早記錄音樂理論的文章。這篇文章談到音樂的產生及其作用,大意是:當人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而產生情感時,就會發出聲音。把各種聲音結合起來,加上舞蹈動作,就進而產生音樂;所以古代聖王都十分注重對人心會產生影響的事物,並且主張用「禮義」來導正人民的行為,以「音樂」來調和人民的心性。音樂之中,又以和善純正的音樂,最能讓人心平氣和,耳目清明靈敏,長期下來可以潛移默化人民的心性,進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使天下回復和平安寧。「移風易俗」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表示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
聽而無聞,視而無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注意、不關心。《鶡冠子.度萬》:「知無道,上亂天文,下滅地理,中絕人和,治漸終始,聽而無聞,視而無見。」也作「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倒屣而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倒屣相迎」之典說明,提供參考。「倒屣相迎」原作「倒屣迎之」。東漢獻帝時,左中郎將蔡邕博學多聞,很受朝廷器重,家裡經常高朋滿座。有一天,蔡邕的僕人通報王粲來訪。蔡邕迫不及待地出迎,竟然把鞋子穿倒了。當時眾賓客皆訝異是什麼人物會讓蔡邕如此匆忙?原來竟是個年幼瘦弱的王粲,滿屋子的人都覺得驚異。蔡邕說:「這位是王府公子,天賦異秉,我自嘆不如,我家收藏的書籍文章,當全部由他來傳承。」後來「倒屣相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熱情迎接賓客。
居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家居生活。《孝經.廣揚名章》:「居家理,治可移於官。」
道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社會上的江湖人物,因對於自己的行為總認為是最合理的,自稱為「道上」。如:「道上的朋友最重視的就是義氣。」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