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抱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裡懷著恨。《漢書.卷八六.何武王嘉師丹傳.王嘉》:「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銜而受罪。」《紅樓夢》第五二回:「那媳婦嗐聲歎氣,口不敢言,抱恨而去。」
秋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秋季。《文選.班倢妤.歌行》:「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
情親意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情投意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情投意合」典源作「意同情合」。馮衍,字敬通,東漢辭賦家,京兆杜陵人,生卒年不詳。少時有奇才,博通群書。王莽時馮衍辭不肯仕。新朝末年入更始政權,後與鮑永歸降光武帝,但光武帝埋馮衍遲不歸降,所以未加重用。後來外戚陰興、陰就因敬重馮衍的長才,馮衍即與之交往,並被聘請為司隸從事。馮衍寫了一篇〈與陰就書〉,說自己與陰就「意同情合」,並感謝陰就提拔之恩。因光武帝剷除外戚勢力,馮衍也因此獲罪,免官歸里,閉門自保,潦倒而死。後來「情投意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的感情和心意相契合。
紙上躍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躍然紙上」之典源,提供參考。 ※清.薛雪1>《一瓢詩話》(據《清詩話》引)玉溪〈錦瑟〉一篇,解者紛紛,總屬臆見。余幼時好讀之,確有悟入,覓解人甚少。此詩全在起句「無端」二字,通體妙處,俱從此出。意云:錦瑟一絃一柱,已足令人悵望年華,不知何故有此許多絃柱,令人悵望不盡;全似埋錦瑟無端有此絃柱,遂致無端有此悵望。即達若莊生,亦迷曉夢;魂為杜宇,猶託春心。滄海珠光,無非是淚;藍田玉氣,恍若生煙。觸此情懷,垂垂追溯,當時種種,盡付惘然。對錦瑟而興悲,歎無端而感切。如此體會,則詩神詩旨,躍然2>紙上。 〔注解〕 (1) 薛雪:西元1681∼1770,字生白,號一瓢,清蘇州人。是清代醫學家...
鄧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生卒年不詳。漢南安(今四川省夾江縣西北)人,為文帝的寵臣,獲賞銅山,得自鑄錢,由是大富。景帝立,以事通,盡沒其財,後竟貧餓而死。
刀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刀頭的環。因環、還同音,古人以喻征人思歸。《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李廣》:「立政等見陵,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也。」唐.柳中庸〈征人〉詩:「歲歲金河復玉闕,朝朝馬策與刀環。」
不共天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念中,對父母要盡孝,對兄弟要友愛,對朋友要存義,這是為人的基本。所以一個人是非觀念要分明,要「以直報」。父母既是我們在世上最親的人,遇到殺父仇人,豈有輕饒的道理?想盡辦法也要報仇,否則為人子女就是不孝,也就是不合禮了。這正是為何《曲禮》說:「父之讎,弗與共戴天」的理由了。這種觀念在《禮記.檀弓上》也提到:有父母之仇要報的人,是要「寢苫枕干」的。苫,音ㄕㄢ,草的意思。干是盾,也就是兵器的意思。也就是為報父母之仇,為人子女要處心積慮,睡不能安寢,隨時準備兵器,等待機會。所以「不共戴天」原本是古代儒家藉報父仇一事的觀念,來宣揚對父母之孝的重要,後來演變成一句成語,比喻對人仇恨極深。
楊依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樣的體制,都會有很好的結果。反之,如果獲得這個位置的人並不適任,那麼不論是甚麼樣的體制,都一樣會遭致恨。」 著作 世界之魂首部曲《漂流戰記》、世界之魂二部曲《微物樂園》、世界之魂三部曲《戮》、《網球鞋女孩》
金銷眾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不以為然,就回答說:「大王鑄造大鐘,如果人民都十分贊成,那才叫和諧。如今勞民傷財,人民都對大王十分恨,這種情形怎麼能叫做和諧呢?而且人民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認為他已經年老了,什麼都不知道。隔年,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口鑠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眾口同聲,往往積非成是。而在漢朝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逸文中,另有一個關於「眾口鑠金」的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商人拿了一塊純金求售,可是所有的客人都說這塊金子不純,商人為了證明金子是純的,...
逢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遭受尤。《楚辭.屈原.九章.惜誦》:「紛逢尤以離謗兮,謇不可釋;情沉抑而不達兮,又蔽而莫之白。」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