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58.594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防禍未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下,取其水火上下相交,各得其用之義。而〈象辭〉的解說為:「水在火之上,是既濟的象徵,事情既已完成,君子體察此現象,就當思考將來可能遇到的禍患,並加以預防。」也就是存不忘亡,既濟不忘未濟之意。後來「防患未然」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趁禍患還未發生之前就加以防備。
小枉大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小地方忍受委屈,但於大處正直無曲。漢.桓寬《鹽鐵論.論儒》:「小枉大直,君子為之。」
無毒不丈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心狠手辣就不是大丈夫。《精忠岳傳》第五一回:「正合著常言道:『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一籌不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籌莫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籌莫展」原作「一籌不吐」。蔡幼學是宋朝瑞安人,孝宗乾道年間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寧宗即位時,下詔徵求直言,蔡幼學即上奏,提到為君之道有三:事親、任賢、寬民,其中任賢是很重要的,他說到「前些年,君子被小人暗中陷害而遭到排擠,因此造成本可以有作為的大臣深怕做太多,反而被認為是製造事端,而不敢有所動作。與皇上親近的臣子本應效忠,但卻因忠言直諫違逆皇上,而遭到遺棄。情勢演變到最後,皇上於是變得毫無作為,朝廷之中縱使有許多王公大臣,卻也不見有人提供一點計策」。後來「一籌莫展」這句成語,就從《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傳.蔡幼學》文中的「一籌不吐」演變而出,用來比...
便好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言道、常言說得好。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二折:「便好道:『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元.王曄《桃花女.楔子》:「婆婆,便好道:『陰陽不可信,信了一肚悶。』」也作「便則道」。
連篇累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說,不復關心,何嘗入耳。以傲誕為清虛,以緣情為勳績,指儒素為古拙,用詞賦為君子。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聖之軌模,構無用以為用也。損本逐末,流遍華壤,遞相師祖,久而愈扇。 〔注解〕 (1) 積案:堆滿几案。案,長桌。〔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北史.卷七七.李諤列傳》
逢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逢遇本原。指洞澈根本。《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服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從善言。漢.劉向《說苑.卷二○.反質》:「君子服善則益恭,細人服善則益倨,我以自備,恐有細人之心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割除、割掉。《禮記.禮器》:「君子之於禮也,……,有摲而播也。」
緣情體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抒發情感,鋪陳事物。唐.王勃《平臺祕略論十首.文藝三》:「故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能事;而君子所役心勞神,宜於大者遠者,非緣情體物,雕蟲小技而已。」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九.杜少陵四》:「詩語固忌用巧太過,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見其刻削之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