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22.28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略無忌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肆無忌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禮記》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漢朝戴聖所輯,為十三經之一,內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後學所記。書中所記載的,都是上古時期的禮俗儀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禮記.中庸》中,孔子說君子有德行,經常奉行中庸之道,行事不偏不倚,既不會太過,也不會不及;小人則反其道而行,任意妄為,沒有任何忌憚。後來「肆無忌憚」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恣意妄為,毫無顧忌。
泰去否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否極泰來」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趙曄《吳越春秋.句踐入臣外傳》越王曰:「任人者不辱身,自用者危其國。大夫皆前圖未然之端,傾敵破讎,坐招泰山之福。今寡人守窮若斯,而云湯、文困厄,後必霸,何言之違禮儀!夫君子爭寸陰而棄珠玉。今寡人冀得免於軍旅之憂而復反。……何大夫之言,不合於寡人之意!」於是大夫種、范蠡曰:「聞古人曰:『居不幽,志不廣;形不愁,思不遠。』聖王賢主,皆遇困厄之難,蒙不救之恥。身拘而名尊,軀辱而聲榮,處卑而不以為惡,居危而不以為薄。五帝德厚,而(無)窮厄之恨,然尚有泛濫之憂。三守暴因之辱,不離三獄之囚,泣涕而受冤,行哭而為隸1>,演《易》2>作卦,天道祐之。時過於期,否終...
舉十知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意舉出十件事,知道的就有九件。形容人見多識廣、學問淵博。唐.張說〈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碑〉:「聖人之所志,聞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舉十而知九。」
不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移改、不轉變。《論語.雍也》:「不遷怒,不貳過。」《文選.王粲.贈蔡子篤詩》:「君子信誓,不遷于時。」
全身遠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遠離禍源,以保全自身性命。《詩經.王風.君子陽陽.序》:「君子陽陽,閔周也。君子遭亂,相招為祿仕,全身遠害而已。」也作「遠害全身」。
不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成立、不建立或無建樹。三國吳.韋曜〈博弈論〉:「君子恥當年而功不立,疾沒世而名不稱。」《三國演義》第五二回:「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譽不立,何患無妻子乎?」
野無遺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政治清明,人盡其才。參見「野無遺賢」條。《周書.卷三八.蘇亮等傳.史臣曰》:「既焚林而訪阮,亦牓道以求孫,可謂野無遺才,朝多君子。」
謀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謀求道義公理。《論語.衛靈公》:「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漢.徐幹《中論.卷下.譴交》:「文書委於官曹,繫囚積於囹圄,而不遑省也。詳察其為也,非欲憂國恤民,謀道講德也。」
酩子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突然的。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三折:「他酩子裡丟抹娘一句,怎人模人樣,做出這等不君子,待何如?」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酩子裡紐回胭頸,沒揣的轉過身體。」
見義喜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勇敢的人無所恐懼。而在所引典源《論語.為政》中,孔子則說︰「見義不為,無勇也。」綜上所述,可知一個君子如果見到正道所當行之事,必然會勇敢地去做,要是因為害怕而不去做,那就不配稱為勇敢,只是一個怯懦的人。後來「見義勇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見到合乎正義的事,就奮勇去做。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