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3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印度思想中的世界創造原理。為梵語brahma的音譯。古印度婆羅門教認為梵是無所不在的最高實體,修行者最終極的目的就是與之合一。將其神格化則成為宇宙間最高的神,佛教將其歸為天界中的一類。
無時無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短暫時間。明.呂柟《四書因問.卷四.子路篇》:「吾見格致工夫無時無刻而可了也。」《世宗憲皇帝上諭内閣.卷七一.雍正六年七月》:「朕之思念皇考、皇妣,無時無刻稍釋於懷,而於吉旦清晨必焚香瞻禮。」其後如連接否定詞,則表示時時刻刻、隨時。《初刻拍案驚奇》卷六:「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卻像掉下了一件甚麼東西的,無時無刻不在心上。」《野叟曝言》第一四一回:「今聞曾子之戰兢,無時無刻不如臨深履薄,則朕肆志之過,無日無之!」
目不見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韓非子.喻老》1>楚莊王欲伐越,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莊子曰:「臣患2>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3>。王之兵自敗於秦、晉,喪地數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蹻為盜於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胡非子》。 (2) 患:憂慮、擔心。 (2) 睫:音ㄐ|ㄝˊ,長在上下眼瞼邊緣的細毛。〔參考資料〕 《胡非子》(據《藝文類聚.卷一七.人部一.目》引)目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見其眥。
行動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產生的問題,是一持續不斷的研究循環過程與努力,研究者致力於行動與反思間的緊密連結。其宗旨在改善實務,不在產生知識。是在實務工作中試驗想法,改善現狀,並透過行動研究增進實務工作者的知識與專業。行動研究的循環階段為:計畫、行動、觀察、反省。實務工作者先尋找一個研究起點、問題,釐清問題或困難所在的情境,發展行動策略並付諸實踐,並有不斷反省、檢視行動的循環過程,最後公開行動策略知識,亦即教師行動實踐知識。 起源早期行動研究,稱為「合作性研究」。在1933年至1945年間擔任美國聯邦政府印地安人事務局局長的J.Collier,首先...
鋌而走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論者謂難端發自乙,甲勢不兩立,乃鋌而走險。不過自救之兵,其罪不在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鄙夷、不在乎。如:「輕生」、「輕敵」。《文選.曹丕.典論論文》:「文人相輕。」宋.蘇軾〈教戰守策〉:「輕霜露而狎風雨,是故寒暑不能為之毒。」
2.不在乎的。如:「輕視」、「輕慢」。
夢寐以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夢寐以求」這個成語是從《詩經.周南.關雎》中的「寤寐求之」一語演變而來。在《詩經》第一篇〈關雎〉中,描述一個男子在河邊邂逅了一位美麗的姑娘,回家以後,朝思暮想,「寤寐求之」,意思就是說他無論是清醒著還是睡著了,沒有一刻不在想怎樣去尋求佳人,與她締結良緣。後來「夢寐以求」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願望強烈而迫切。
自命不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李光地《榕村語錄.卷二九.詩文一》:「不是不要風骨、學問,如一般銅器,必竟有幾片朱砂、翡翠瘢點,方可耐人摩挲。只是詩文之本不在此,且此事要推到志向上去。韓、柳、歐陽諸人,都有自命不凡的意思,有此一段,纔有些光景氣魄。」
聚精會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心不在焉、魂不守舍
日月如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封神演義》第一六回:「子牙從此時來,轟動一朝歌。軍民人等,俱來算命看課,……不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半年以後,遠近聞名,多來推算,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