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1.16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苦盡甘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苦盡甘來」就是說苦日子已到盡頭,再來就是好日子了。此語常見於戲曲小說,例如《劉知遠諸宮調》。「諸宮調」為盛行於宋、金、元間的一種說唱文學。《劉知遠諸宮調》講的是五代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的故事。劉知遠在落魄潦倒時被李文奎收留幫傭,並娶其女三娘為妻。李文奎死後,劉知遠一家受三娘的兄嫂排擠與欺凌,他不堪受侮而棄家投軍。後來劉知遠終於建立了功業,入贅岳節度使家,又將昔日的糟糠妻三娘接回。三娘被接到劉府中,感嘆道:「受辛懃打罵也甘心,又爭知卻有今日。劉郎豪貴,獨掌九州元帥,方知是苦盡甘來,自古道果無虛矣。」丈夫離家的十三年,她從未想過自己會有撥雲見日的一天,但仍是苦守寒窯,不曾放棄。話中「苦盡甘來」四字...
系統減敏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緒性的反應,主要來自自主交感神經系統,因此透過放鬆肌肉、鬆弛訓練予以控制交感神經系統所釋出的反應,例如呼吸急促、血壓升高、肌肉緊張等等。而在鬆弛訓練過程中其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室內光線需溫和,類似於陰天的亮度即可,並且保持空氣的流通,讓當事人能緩和的呼吸,但要特別注意的是,當事人放鬆之後,要避免當事人因而吹到風,此可能會影響到當事人放鬆的情緒。而鬆弛訓練中可透過三種放鬆方式:自動化催眠法肌肉放鬆訓練靜坐法 =進入系統減敏過程當經過上述鬆弛之訓練後,當事人已可到達隨時可放鬆的狀態時,即可開始進行系統減敏。此過...
社會建構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究實際情境應用的反動。社會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適應性的,透過個體與環境互為主體,進而建構出知識整體,例如: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個人會和別人一起討論或請求別人幫助,這涉及個人和環境的互動;社會建構主義下對於教師的角色在於設計與挑戰學生思考方式的情境,希望在一群體的協商與討論、修正中產生知識,因此在此主張下重視真實情境學習的動態歷程,強調情境認知(situated cognition)的學習,又稱情境學習(situated learning)。情境學習認為知識相嵌於情境脈絡中,唯有透過主動參與與探究生活情境的學習活動,才能掌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力或本領」,一個物體具有多少做功的能力,就代表這個物體具有多少能量。而做功的結果就會造成能量轉移。例如:石塊從高處掉下能把木頭打入地底下,是因為石塊具有做功的能力,也可以說是石塊具有能量)。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功英文關鍵字: work 參考書目註1: 新世代基礎科學講義,左卷健男執筆,謝銘玉,馬彥榮譯,初版,台北縣汐止市:遠觀,2006-2007三冊。註2:高中基礎物理全,鄭呈因,高雄新莊高中編,龍騰出版社。
見義勇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是春秋的賢人,於魯國從政時,魯國大治。後因政治理念與國君不合,周遊列國十三年,卻未受到其他國君的重用。晚年返回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並且秉持「有教無類」的精神,開平民教育的先河,門下有弟子三千人。孔子十分強調「勇」的重要性,例如在《論語.憲問》中,孔子曾說︰「仁者,必有勇。」意思就是說,仁者重視正道而輕忽生命,見到合乎正道的事情,一定會勇於實行。又說「勇者不懼」,即是說勇敢的人無所恐懼。而在所引典源《論語.為政》中,孔子則說︰「見義不為,無勇也。」綜上所述,可知一個君子如果見到正道所當行之事,必然會勇敢地去做,要是因為害怕而不去做,那就不配稱為勇敢,只是一個怯懦的人。後來「見義勇為」...
多元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調評量與教學的結合—教師在互動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模式,以提供協助;學生於互動中澄清觀念,獲得深層理解,例如以問答、晤談的評量方式評估學生的潛能。動態評量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持續進行評量,以達成教學互動的目地,同時著重學習歷程與成長變化,藉由檔案評量、問題集、學習日誌等,了解學生個人學習比現進步的情形。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動態評量英文關鍵字: Dynamic Assessment 參考資料周俊良著。幼兒特殊教育導論, 2006年10月,頁63-64,華書局有限公司。
事過境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過境遷」是指事情過了,環境也已改變,二者一義之轉,當有引申的脈絡可尋。這句成語常見於後代小說中,例如在清朝的小說《黃繡球》第三回中提到黃繡球遇到一場流言的困擾,後來乾脆躲在家裡,等「事過境遷」後,就不必放在心上了。
貪贓枉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贓枉法」原作「貪贓壞法」。贓,指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財物。「貪贓枉法」表示為了貪圖非分之財,而做出違法犯紀之事。過去多用在官吏身上,指官吏為了收受賄賂,而破壞法律。古代的官員是社會上少數擁有地位和權力的人,如果他們品行不端,貪圖不義之財,濫用國家給予他們的權力,自然會對百姓造成極大的痛苦。例如所引典源,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誰想那兩個到的陳州,貪贓壞法,飲酒非為。」便是指劉衙內的兩個兒子去陳州糶米,卻貪圖賄賂,中飽私囊,花天酒地,胡作非為,絲毫沒有盡到身為官員的責任。「貪贓枉法」後來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貪汙受賄,破壞法紀。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待表現乖巧,才給予注意微笑,就會削減哭鬧,養成正當行為。使用消弱作用應注意的是:扣留增強到相當久,例如不理會哭鬧小孩要狠心,即使在地上連滾帶爬,也不可心軟而前功盡棄。此外,管制增強要全面合作,態度一致,如訓練小孩於正餐吃飯而不吃零食,就要在除了正餐間以外,管制所有可能取得食物的機會,才能發生效用。再者,反應動作要十分吃重、付出相當代價,才給予增強,如買獎券,若每張二十元,則不中也不痛不癢;若每張千元,數次不中,則因代價太高而放棄。增強相剋行為(相互抵制)甲刺激產生痛苦的反應,乙刺激產生愉快的反應,若使愉快反應強於痛苦反...
敷衍塞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敷衍」一詞本來的意思是散播、傳播的意思。例如《舊唐書.卷一一.代宗本紀》:「贊曰:『……掃除沴氣,敷衍德音。』」沴,音ㄌㄧˋ,沴氣就是惡氣、邪氣。意思是將惡氣掃除,把德音傳播出去。傳播有表面鋪陳的意思,所以後來引申轉化成「辦事不切實,僅顧表面應付」的意思,所以有「敷衍了事」、「敷衍塞責」的語詞。「塞責」本來的意思有「抵償過失、抵罪」的意思。例如《韓詩外傳》卷一○:「前猶與母處,是以戰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沒矣,請塞責。」此處是說春秋時,魯國勇士卞莊子,在母親還活著的時候,三次參與戰役,三次敗北,因而被眾人取笑。等到母親過世後,卞莊子自動請求加入軍隊,他向領兵的將軍說:「以前是考慮到母親在世,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