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1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洪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識淵博的儒生。三國魏.阮籍〈詠懷詩〉八二首之六七:「洪生資制度,被服正有常。」
窶人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貧家子弟。《漢書.卷六八.霍光傳》:「又諸儒生多窶人子,遠客飢寒,喜妄說狂言。」
面垢頭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乘時侈靡,以輿馬聲色佚游相高,莽獨孤貧,因折節為恭儉。受《禮經》,師事沛郡陳參,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養孤兄子,行甚敕備。又外交英俊,內事諸父,曲有禮意。陽朔1>中,世父2>大將軍鳳3>病,莽4>侍疾,親嘗5>藥,亂首6>垢面7>,不解衣帶連月。鳳且死,以託太后及帝,拜為黃門郎,遷射聲校尉。 〔注解〕 (1) 陽朔:漢成帝的年號(西元前24∼前21)。 (2) 世父:稱謂。稱嫡長的伯父。今用為伯父的通稱。 (3) 鳳:即王鳳(?∼西元前22),字孝卿,漢東平陵人。孝元皇后兄長。成帝立,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王氏子弟分別位居要津,掌握朝政,至王莽代漢,建立新朝。 (4)...
白虎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代的宮殿。漢章帝時曾會集大夫、博士、儒生等多人於此地講議五經同異。《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於是下太常,將、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及諸生、諸儒會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
同舍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同一書房讀書的學生。《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行至鄗,光武先在長安時同舍生彊華自關中奉赤伏符。」宋.陶穀《清異錄.卷下.五窟》:「善談者,莫儒生若也。老拙幼學時,同舍生劉垂尤有口材。」
泉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下、陰間。《喻世明言.卷三二.遊酆都胡母迪吟詩》:「右仰普掠獄官,即啟狴牢,引此儒生,遍觀泉扃報應,毋得違錯。」
高冠博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大的帽子,寬大的衣帶,為舊時儒生的裝束。後亦指穿著禮服。《墨子.公孟》:「昔者齊桓公,高冠博帶,金劍木盾,以治其國。」也作「峨冠博帶」。
活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隨處可用的套話。指俗諺常談。清.黃宗羲〈柳敬亭傳〉:「𡩋南不知書,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設意修詞,援古證今,極力為之,𡩋南皆不悅;而敬亭耳剽口熟,從委巷活套中來者,無不與𡩋南意合。」
宴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餘閒暇之時入見天子。《漢書.卷七五.京房傳》:「房嘗宴見,問上曰:『幽厲之君何以危?所任者何人也?』」《後漢書.卷四八.爰延傳》:「帝以延儒生,常特宴見。」
金華殿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成帝時,鄭寬中、張禹朝夕入金華殿說《尚書》、《論語》之事。典出《漢書.卷一○○.敘傳上》。後指儒生常談。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劉尹與桓宣武共聽講《禮記》,桓云:『時有入心處,便覺咫尺玄門。』劉曰:『此未關至極,自是金華殿之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