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18.7454 ms
共 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垢面蓬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乘時侈靡,以輿馬聲色佚游相高,莽獨孤貧,因折節為恭儉。受《禮經》,師事沛郡陳參,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養孤兄子,行甚敕備。又外交英俊,內事諸父,曲有禮意。陽朔1>中,世父2>大將軍鳳3>病,莽4>侍疾,親嘗5>藥,亂首6>垢面7>,不解衣帶連月。鳳且死,以託太后及帝,拜為黃門郎,遷射聲校尉。 〔注解〕
(1) 陽朔:漢成帝的年號(西元前24∼前21)。
(2) 世父:稱謂。稱嫡長的伯父。今用為伯父的通稱。
(3) 鳳:即王鳳(?∼西元前22),字孝卿,漢東平陵人。孝元皇后兄長。成帝立,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王氏子弟分別位居要津,掌握朝政,至王莽代漢,建立新朝。
(4)...
|
九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九章律的簡稱。參見「九章律」條。漢.王充《論衡.謝短》:「法律之家亦為儒生問曰:『九章,誰所作也?』」
|
安心塌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布歸漢了也,我若是不殺他楚使,他怎肯死心榻地便肯歸降?我當時在漢王根前曾出大言,如今果應吾口也。與儒生添多少光彩,只等英布兵起之日,我引著二十騎隨後進發便了。
|
挾書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始皇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禁止儒生以古非今,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而私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的法令。《漢書.卷二.惠帝紀》:「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挾書律。」唐.顏師古.注:「張晏曰:『秦律敢有挾書者族。』」也作「挾書令」。
|
俗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見識淺陋的人。《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
|
無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完成、沒有成就。如:「一事無成」。《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若其無成,君無辱焉。」唐.杜甫〈客居〉詩:「儒生老無成,臣子憂四藩。」
|
死心倒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布歸漢了也,我若是不殺他楚使,他怎肯死心榻地便肯歸降?我當時在漢王根前曾出大言,如今果應吾口也。與儒生添多少光彩,只等英布兵起之日,我引著二十騎隨後進發便了。
|
刮目視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時間,孫權就舉自己、漢光武帝及曹操的例子來勉勵他。於是他開始發奮學習,到後來看過的書籍,甚至比一般儒生還多。吳國另一位將軍魯肅在代理周瑜的職務期間,有次巡視呂蒙駐守的營區,本來魯肅也有一點輕視呂蒙,但卻在議論事情時說不過他,於是拍著呂蒙的背說:「我一直以為你只會帶兵,沒想到你學識這麼淵博,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學識淺陋的呂蒙了。」呂蒙回答:「士三天不見,就應該讓人刮目相待。」後來「刮目相看」即從這裡演變而來,形容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含有重新評定、認識的意義。
|
簿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官方文書的統稱。漢.王充《論衡.謝短》:「文吏曉簿書,自謂文無害,以戲儒生。」唐.李紳〈宿越州天王寺〉詩:「休按簿書懲黠吏,未齊風俗昧良臣。」
|
儒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儒生。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褲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宋.陸游〈謝池春.壯歲從戎〉詞:「朱顏青鬢,擁彫戈西戍。笑儒冠自來多誤。」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