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352 ms
共 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志人人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言人人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五四.曹相國世家》載,漢朝初年,天下安定不久,封為齊王的劉肥正值少壯,想要大展身手有一番作為,於是相國曹參就召集地方上的長老和儒生,請教安民的方法,結果「言人人殊」,也就是每個人的見解都不同,這讓曹參很傷腦筋,不知道應該聽取哪個人的意見才好。後來「言人人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摘出,用來指對同一件事各人所言不同。
|
孔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甲,一字子魚。生卒年不詳。秦末儒生,孔子八世孫。博通六藝,居魏為名士。秦始皇并天下,拜少傅。李斯議焚書,孔鮒藏《論語》、《尚書》、《孝經》於壁中,退隱嵩山。後陳勝反秦,聘為博士,尋託疾而退,卒於陳。所著《孔叢子》,後人或以為他人偽託。
|
儒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儒生所戴的帽子。後多為未及第者所戴。宋.林景熙〈元日得家書喜〉詩:「爆竹聲殘事事新,獨憐臨鏡尚儒巾。」清.李漁《憐香伴.第二齣.婚始》:「小生儒巾員領,丑扮丫鬟,雜扮掌禮,眾鼓吹紗燈引上。」
|
結絲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文選.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後用以比喻結婚。《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吾輩若有寸進,怕沒有名門舊族,來結絲蘿。」《儒林外史》第九回:「少年名士,豪門喜結絲蘿;相府儒生,勝地廣招俊傑。」
|
面垢頭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乘時侈靡,以輿馬聲色佚游相高,莽獨孤貧,因折節為恭儉。受《禮經》,師事沛郡陳參,勤身博學,被服如儒生。事母及寡嫂,養孤兄子,行甚敕備。又外交英俊,內事諸父,曲有禮意。陽朔1>中,世父2>大將軍鳳3>病,莽4>侍疾,親嘗5>藥,亂首6>垢面7>,不解衣帶連月。鳳且死,以託太后及帝,拜為黃門郎,遷射聲校尉。 〔注解〕
(1) 陽朔:漢成帝的年號(西元前24∼前21)。
(2) 世父:稱謂。稱嫡長的伯父。今用為伯父的通稱。
(3) 鳳:即王鳳(?∼西元前22),字孝卿,漢東平陵人。孝元皇后兄長。成帝立,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王氏子弟分別位居要津,掌握朝政,至王莽代漢,建立新朝。
(4)...
|
自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自我推薦。《列子.周穆王》:「魯有儒生,自媒能治之。」唐.元稹〈酬盧祕書〉詩:「劇敵徒相軋,羸師亦自媒。」
|
上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考試成績最優的等第。《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試儒生四十餘人,上第賜位郎中。」唐.許堯佐《柳氏傳》:「明年,禮部侍郎楊度擢翊上第,屏居間歲。」
|
排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斥擯棄。《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傳》:「齊諸儒生相與排擯,不容於齊。」
|
同舍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同一書房讀書的學生。《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行至鄗,光武先在長安時同舍生彊華自關中奉赤伏符。」宋.陶穀《清異錄.卷下.五窟》:「善談者,莫儒生若也。老拙幼學時,同舍生劉垂尤有口材。」
|
窶人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貧家子弟。《漢書.卷六八.霍光傳》:「又諸儒生多窶人子,遠客飢寒,喜妄說狂言。」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