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4.69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散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散,不集中。《漢書.卷七六.趙廣漢傳》:「其後強宗大族家家結為仇讎,姦黨散落,風俗大改。」
2.分散的往下掉落。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歸心》:「天漢懸指,那不散落?水性就下,何故上騰?」
詩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的序。作者至今仍無定論。齊、魯、韓三家詩及毛詩各自有序,現僅存毛詩序。置於各篇篇首,解釋各篇主題的是小序。另有關雎序前的大序,但說法不一。舊說以為自「風,風也」以下為大序。見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五.毛詩音義上》。宋朝朱熹認為大序起於「詩者,志之所之也」,止於「詩之至也」。見《朱子語類.卷八○.綱領》。
纖塵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塵不染」之典源,提供參考。 ◎1《景德傳燈錄.卷三.弘忍大師》師知付授時至,遂告眾曰:「正法難解,不可徒記吾言持為己任。汝等各自隨意述一偈,若語意冥符,則衣法皆付。」時會下七百餘僧,上座神秀者,學通內外,眾所宗仰,咸共推稱云:「若非尊秀,疇敢當之?」神秀竊聆眾譽,不復思惟,乃於廊壁書一偈云:「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遣有塵埃。」師因經行,忽見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讚歎曰:「後代依此修行,亦得勝果。」……能1>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能自秉燭,令童子於秀2>偈3>之側寫一偈云:「菩提本非樹,心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 〔注解〕 (1) 能:慧能(西元6...
不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論、不管、無論。《金瓶梅》第四○回:「有錢老婆嘴光,無時孩子亂叫,不拘誰家衣裳,且交印鋪睡覺。」《紅樓夢》第四三回:「我想,往年不拘誰作生日,都是各自各自的禮,這個也俗了,也覺很生分似的。」
名義團體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驟重點本技術進行的步驟如下:首先將所要計畫的問題,以書面的方式交給每位成員。成員在不得交談的情況下,各自構思並寫下自己的意見。接著將每位成員的意見寫在圖表板或是海報上面展示,接著讓每位成員都能看到,並非同時同地,而是只要都能看到即可,再來團體成員依序將所列出的不同意見逐一進行討論,已澄清自己的意涵,但不評鑑各意見的優劣得失,也就是說在討論的過程中,只有疑問,沒有質問的產生,不能對其意見報以懷疑或是批判的方式進行討論,討論完畢以後,每位成員就自己的看法將各項意見重要性做順序的排列,最後再以秘密投票的方,做出最後的決定在投票...
不歡而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彼此在意見、言語上有衝突,引起雙方的不愉快而各自分散。《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君子絕交,不出惡聲,晚生也不願這等不歡而散。」
呂不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賢士,分給厚賜,以至有食客三千人。當時諸侯中多有能言善辯之人,如荀子之類,遍佈天下。呂不韋就讓其食客各自寫下所見所聞,彙集在一起,分類爲萬物古今事之大成,故名之爲《呂氏春秋》,還把此書放在咸陽市門,並懸賞千金請諸侯遊士有能增減一字者,賞千金。
時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將一天按照十二地支的順序,分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個時段,此種兩小時為一時段,稱為「時辰」。《三國演義》第五九回:「相談有一個時辰,方回馬而別,各自歸寨。」《老殘遊記》第一六回:「老殘蘸墨就寫,寫兩行,烘一烘,不過半個多時辰,信已寫好。」
一般系統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能完整的完成一個消化過程。 系統理論的特性1. 重視整體性及科際性:系統底下分有個部分,就類似於各自的子系統,而當各個子系統合在一起時,便會形成超級系統,此時也稱為母系統,而此特性說明了,系統是個具有整體性的概念,因此當涵蓋了整體,就代表各個學科必須統合,:才能形成整體,因此科際性就產生了。2. 強調前瞻性與未來導向:系統的存在,是位於時間的洪流當中,因此過去的事物不可回逆,如要讓整個系統能夠生生不息的維繫,唯有透過對於未來的敏感度,才能使得系統能夠穩定存在。3. 強調產出或成果導向:由於在此模式之下,不同的過去仍可...
向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向、從來。宋.陳師道〈送趙承議〉詩:「穎水向來須好句,道山今日有宗英。」《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六:「小的妻子向來與小的爭競口舌,彆氣歸家。」
2.以後、後來。晉.干寶《搜神記》卷一六:「都督云:『頭覺微痛。』向來轉劇,食頃便亡。」
3.剛才。《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虀大酢,從取三升飲之,病自當去。」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詩:「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