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986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神鬼莫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鬼神都無法預知、測度。形容極隱密奇異,無法預料。《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那僧徒收拾淨盡,安貯停當,放心睡了。自道神鬼莫測,豈知天理難容。」也作「神鬼不測」、「神鬼難測」。
秦庭之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稍解其恨。楚國敗後,申包胥逃亡在外,派人對伍子胥說:「你的報仇未免太過份了吧!我聽說,人有時可以勝過天理,但天道恆常都能破敗人謀。你從前是平王的臣屬,今日卻侮辱他的死屍,這真是沒有天理到極點呀!」伍子胥聽後,請來人回告申包胥說:「我急著報仇的心情,就像趕路人一樣。路途還很遙遠,可是太陽已經下山了,我怕等不及,所以只有違背常理做事,管不了那麼多了。」不久,申包胥奔馳到秦國,希望能請求秦王發兵援救楚國,他在秦國朝廷外整整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終於被感動,...
天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理、自然的法則。《書經.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國立基隆商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修、日日成長的進步理念,奠立終身學習的基礎。   校訓誠是真誠。著誠去偽,無私,不虛妄造作,凡事順乎天理,真實面對自己,勉學勉行。信是信實。信近於義,是立身處世不可或缺的關鍵,道德修養重要德目,言忠信則天下暢行無阻,君子之道存焉。勤是勤勉。勤奮不懈,君子欲敏於行而恥言過其行,一勤天下無難事,必精進有成。毅是堅毅。志決而不搖奪,堅持到底,擇善固執,無論如何困難,絕不放鬆、絕不放棄、絕不中止,不斷修習,力行貫徹。 校徽校徽採圓之架構,圓代表融和、誠信、師生感情圓融、待人接物誠信。圓刻以齒輪代表工科,而中央古錢幣之符號表商科,...
順天應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應天理和民心。唐.陳子昂〈諫政理書〉:「逮周文武創業,順天應人,誠信忠厚,加於百姓,德澤休泰,興乎頌聲。」也作「順人應天」、「應天順民」、「應天順人」。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國家體制的改革服務。陳亮等人主張受教育是為了謀取功名,建功立業。南宋時期的程朱理學主張受教育要「明天理,滅人慾」,主張教育目的是為了培養人的品德,強調教育的連續性,提出以《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教學的基本用書。 元代 元朝統治者仿照宋制,在中央設立國子學、蒙古國子學、回回國子學三類學校。元代於公元1313年恢復科舉制度,學習和考試《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主,講解以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準。 明代 擴大和完善 明朝開國後,朱元璋非常重視教育,並在劉基、宋濂等大臣的參與下,制定了一系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縫隙、孔穴。《莊子.養生主》:「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因其固然。」唐.成玄英.疏:「窾,空也,骨節空處。」唐.柳宗元〈霹靂琴贊.序〉:「始枯桐生石上,說者言有蛟龍伏其窾。」
不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或道理不明顯。[例]效果不彰、天理不彰
溟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深奧難知。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猶不可期;況乎天理之溟溟,又安可得而推?」
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應天道便可昌榮,違背天意將遭滅亡。元.楊梓《豫讓吞炭》第四折:「豈不聞『順天者昌,逆天者亡』,趙氏既昌,合當順人應天,不宜苦苦直要報仇。」《三國演義》第九三回:「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欲比於管、樂,何乃強欲逆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耶?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也作「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