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8.718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張華(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縣)人。西晉文學家、詩人、政治家。 生平張華(232~300),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縣)人。少孤貧,曾以牧羊為生。《晉書•張華傳》說他“學業優博,辭藻溫麗,朗贍多通,圖緯方伎之書,莫不詳覽”。他曾著《鷦鷯賦》以自喻。魏末,被薦為太常博士。晉武帝時,因力主伐吳有功,歷任要職。惠帝時,被趙王司馬倫和孫秀殺害。 著作張華博學多聞,曾編撰《博物志》,分類記載異境奇物、古代瑣聞雜事及神仙方術等,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話材料。《隋書•經籍志》錄《張華集》10卷,已佚。明張溥《漢魏...
有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漢代舉士科目之一。《後漢書.卷六八.郭符許列傳.郭太》:「司徒黃瓊辟,太常趙典舉有道。」
武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軍人。《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然公卿大臣,絳灌之屬,咸介冑武夫。」《三國演義》第七六回:「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義投敵國乎?」
宋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次高不合禮法,所以改判宋郊為第一,宋祁第十。[[初任復州軍事推官。召試,授直史館。歷官國子監直講、太常博士、龍圖閣學士、史館修撰、知制誥、工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宋祁處於北宋階級矛盾的時期,寶元二年(1038年)時任同判禮院,上疏認為國用不足在於「三冗三費」,三冗即冗官、冗兵、冗僧,三費是道場齋醮、多建寺觀、靡費公用。主張裁減官員,節省經費,宰相呂夷簡指責他是朋黨,並加以打擊。 評價宋祁性侈華,「多內寵,後庭曳羅綺者甚眾」。亦喜擁妓醉飲,宋庠諷刺宋祈說:「聽說昨夜燒燈夜宴,窮極奢侈,不知還記得某年同在州學內吃虀飯時麼?...
贊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執行贊禮的人。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齣:「老夫原是南京太常寺一個贊禮。」
摸棱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模稜兩可」。見「模稜兩可」條。01.宋.魏了翁〈太常博士知紹熙府朝散郎王聘君墓誌銘〉:「聽其言汪洋汗漫而可樂,察其意避就回曲而不根,此摸棱兩可之論也。」 
附和隨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聲附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隨聲附和」的意思就是自己沒有主見,只迎合他人的意見。隨聲,就是跟著別人的聲音。漢代劉歆〈移讓太常博士〉:「或懷疾妒,不考實情,雷同相從,隨聲是非。」這裡的「雷同相從,隨聲是非」就是別人說什麼,跟著他說,不考究真相,可見原本「隨聲」已有「附和」的意思。另外應劭的《風俗通義.卷二.正失》:「審形者少,隨聲者多。」意思也是說考竟實情的人少,隨聲唱和者多。後來「隨聲」之後,加上「附和」就成為「隨聲附和」的成語。出現這句成語的文獻如宋.魏了翁〈直前奏六未喻及邪正二論〉:「人至於忠忱體國,真實任事,則圖惟國事之濟,言慮所終,事惟其是,而豈肯隨聲附和,以僥倖萬一...
標新領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標新立異」之典源,提供參考。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莊子.逍遙篇》,舊是難處,諸名賢所可鑽味,而不能拔理於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1>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義於眾賢之外,皆是諸名賢尋味2>之所不得。後遂用支理。 〔注解〕 (1) 支:支遁(西元314∼366),字道林,世稱支公,亦曰林公,別號支硎。晉高僧,陳留人。嘗隱於餘杭山,沉思佛道。喜談玄理,善草隸,好畜鷹馬。 (2) 尋味:探索玩味。 ◎2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王逸少作會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孫興公謂王曰:「支道林拔新領異,胸懷所及,乃自佳,卿欲見不?」王...
楊萬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楊萬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自號誠齋,吉水(今江西省吉水縣)人,一生力主抗金,與尤袤、范成大、陸遊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生平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進士。曾任太常博士、廣東提點刑獄、尚書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讀、秘書監等職務,官至寶謨閣學士。主張抗擊金人,收復失地,以正直敢言,一生奉行「正心誠意」,嗜茶如命。後因奸相韓侂冑專權辭官居家,隱居十五年不出,開禧二年(1206年)憂憤而死。臨終前寫下「吾頭顱如許,報國無路,惟有孤憤」的遺言。長子楊東山。其詩起初模仿江西詩派,後則棄之而另闢蹊徑。他在《荊溪...
袁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前148)字絲,西漢楚人。文帝時為郎中,以建言有名。景帝時與鼂錯有隙,吳楚反,帝用盎謀誅錯,拜盎為太常。後因事為梁王所怨,被刺而死。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