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59.674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令狐德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簡介3 評價4 著作 生平令狐德棻(583年-666年),宜州華原(今陝西耀縣)人,唐朝史學家。 簡介祖父令狐整為北周大將軍,父親令狐熙北周位至吏部中大夫、儀同大將軍。德棻唐高祖時,任大丞相府記室,後遷起居舍人、禮部侍郎,國子監祭酒,太常卿、弘文館、崇賢館學士等職。唐初奏請重修梁、陳、北齊、北周及隋朝正史,被採納。龍朔二年(662年),德棻八十高齡,加金紫光祿大夫。卒於家。 評價目前尚無確切資料。 著作二十四史中德棻作出過貢獻的有《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晉書》《南史》《北史》8部。資料...
標新取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標新立異」之典源,提供參考。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莊子.逍遙篇》,舊是難處,諸名賢所可鑽味,而不能拔理於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1>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義於眾賢之外,皆是諸名賢尋味2>之所不得。後遂用支理。 〔注解〕 (1) 支:支遁(西元314∼366),字道林,世稱支公,亦曰林公,別號支硎。晉高僧,陳留人。嘗隱於餘杭山,沉思佛道。喜談玄理,善草隸,好畜鷹馬。 (2) 尋味:探索玩味。 ◎2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王逸少作會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孫興公謂王曰:「支道林拔新領異,胸懷所及,乃自佳,卿欲見不?」王...
因陋就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以分類,編成《七略》,是《別錄》之後目錄學的重要著作。當時劉歆為了支持設立古文經的學官,撰〈移書讓太常博士〉,責備太常博士,認為他們不重視古文經的價值,只在今文經的斷簡殘篇中,做分析文句的瑣碎工作,態度馬虎,不求完備,這樣即使窮盡一生也無法對經書完全通曉。後來劉歆文中的「因陋就寡」演變為「因陋就簡」這句成語,比喻遷就簡陋的現有條件去做事。
因陋就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理群書,編成《七略》,是《別錄》之後目錄學的重要著作。當時劉歆為了支持設立古文經的學官,撰〈移書讓太常博士〉,責備太常博士,認為他們不重視古文經的價值,只在今文經的斷簡殘篇中,做分析文句的瑣碎工作,態度馬虎,不求完備,這樣即使窮盡一生也無法對經書完全通曉。後來劉歆文中的「因陋就寡」演變為「因陋就簡」這句成語,比喻遷就簡陋的現有條件去做事。
司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1)南北朝尚書省有祠部尚書,隋改為禮部,唐高宗龍朔二年改禮部為司禮,禮部尚書為司禮太常伯,咸亨元年恢復舊稱。(2)明宦官有司禮監,置提督太監、掌印太監、秉筆太監等,負責宮廷禮儀,內外奏章,中葉以後權任甚重,勢陵宰相。
無可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奈,奈何。「無可奈」即「無可奈何」。見「無可奈何」條。01.唐.武元衡〈酬太常從兄留別〉詩:「鄉路日茲始,征軒行復留。張騫隨漢節,王濬守刀州。澤國煙花度,銅梁霧雨愁。別離無可奈,萬恨錦江流。」 
聽天所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聽天由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聽天由命」原作「聽天任命」。孔臧是西漢魯人,孔子十一代孫。西漢文帝時,孔臧嗣蓼侯,遷博士,拜太常,歷位九卿。西漢初年,各家學說不一,對儒家思想解釋不同。孔臧對此極為不滿,因此上書皇帝,乞為太常博士,以為紀綱古訓,使後人治學時有所依循。孔臧共作賦二十四篇。在〈鴞賦〉之中,孔臧藉著屋頂上聚集了不祥的飛鴞,來辨明吉凶禍福之理。他認為禍福本非命中注定,所以沒有常規可循,乃是按照每個人的行為,而得到相對的報應;與其汲汲於趨吉避凶的迷信,不如聽憑天意,自然發展,而一個人只要能夠謹慎自己的言行舉止,居仁行義,又何必憂慮上天會降下災禍?後來「聽天由命」這句成語就從...
換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曲牌體式。凡雙調詞曲中,上下片首句、字數、平仄不相同的,稱為「換頭」。如清平樂、太常引等。
陸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733~804)一名疾,字鴻漸,又字季疵,唐復州竟陵人(今湖北省天門縣)。隱居於苕溪(今浙江西北部),自稱桑苧翁,朝廷欲召其為太常寺太祝,然終不就。性嗜茶,精於茶道,著有《茶經》三卷,言茶之原、法、具甚詳,於是天下尚茶成風,後世遂以陸羽為茶神。
迭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輪流興起。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昔唐虞既衰,而三代迭興,聖帝明王,累起相襲,其道甚著。」《文選.干寶.晉紀總論》:「及國家多難,宗室迭興。」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