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7.37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表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揚、獎勵。《書經.君牙》:「厥有成績,紀于太常。」漢.孔安國.傳:「其有成功,見紀錄書于王之太常,以表顯之。」《後漢書.卷七○.孔融傳》:「更置城吧,立學校,表顯儒術,薦舉賢良。」也作「表章」、「表彰」。
潘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晉文學家,擅長辭賦,為潘岳從子,與岳俱以文章見稱,號稱「兩潘」。個性靜退,不喜爭奪,並著《安身論》以明所守。累官太常卿。
棄邪歸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登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臣子之死亦可稱為「登遐」。宋.王楙《野客叢書.卷二八.諒闇登遐》:「晉人如山濤居母喪,詔曰,山太常居諒闇,情在難奪,蓋當時未甚避忌故爾,又如登遐二字,晉人臣下亦多稱之。」
辯圃學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辯、研究學問的讀書人常常聚會的地方。《藝文類聚.卷四九.職官部五.太常》引南朝梁.王僧孺〈太常敬子任府君傳〉:「辭人才子,辯圃學林,莫不含毫咀思,爭高競敏。」
私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人的想法、私心。《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欲保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亡從善服義之公心。」《三國演義》第三回:「何進怒曰:『孟德亦懷私意耶?』」
叔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號稷嗣君。西漢薛(今山東省滕縣東南)人。生卒年不詳。初仕秦,後降漢,拜博士。說服漢高祖徵魯諸生定朝儀,采古禮與秦儀雜用。漢之朝廟典禮,多由其訂定。後官太常,徙太子太傅。
魚目亂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魚目混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任昉(西元460∼508)字彥昇,南朝梁博昌人,仕宋、齊、梁三代。宋時,舉兗州秀才,拜太常博士。入齊,以文學為王儉所重,後任竟陵王記室參軍,為「竟陵八友」之一。齊末,蕭衍得勢,任為驃騎記室參軍,專主文翰。蕭衍代齊自立,是為梁武帝,任昉為義興、新安太守,有政聲。任昉博學多聞,於書無所不讀,聚書至萬餘卷,是當時著名的三大藏書家之一。曾見宮中內藏四部古籍篇卷紛雜,於是親自校讎勘定。任昉的文學成就,以善撰表、奏、書、啟著稱,當時王公表奏,無不請昉代筆,起筆即成,不加點竄,因而與以詩聞名的沈約合稱為「沈詩任筆」。他在上任大司馬記室時,寫了一篇〈到大司馬記室牋〉...
文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教育。《史記.卷二.夏本紀》:「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文選.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今聖上德通神明,繼統揚業,亦愍此文教錯亂。」
泂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薄酒。唐.柳宗元〈為韋京兆祭太常崔少卿文〉:「敬陳泂酌,以告明靈。」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