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06.75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引經據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位,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評贊。荀爽自幼聰明好學,十二歲時便能通曉《春秋》、《論語》。桓帝時,太常趙典薦舉荀爽至孝,拜為郎中。後來為了躲避黨錮之禍,荀爽隱居漢水濱十餘年,專事著述,著有《禮》、《易傳》、《詩傳》、《尚書正經》、《春秋條例》、《漢語》、《新書》等書,而有碩儒之稱。黨錮解除之後,司空袁逢薦舉荀爽為官,但荀爽未就職。當時社會動亂,禮教崩壞,人們通常不為妻子服喪,或在為父母服喪期間仍到別人家中弔問喪疾,或者私自為死去的長輩加封諡號,這些行為都是違反禮節的。荀爽便引用典籍裡的記載,來糾正時人錯誤的禮教觀念,雖然沒有完全改變當時人的習俗,也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後來「引經據典」這句成語...
據經引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位,有「荀氏八龍,慈明無雙」的評贊。荀爽自幼聰明好學,十二歲時便能通曉《春秋》、《論語》。桓帝時,太常趙典薦舉荀爽至孝,拜為郎中。後來為了躲避黨錮之禍,荀爽隱居漢水濱十餘年,專事著述,著有《禮》、《易傳》、《詩傳》、《尚書正經》、《春秋條例》、《漢語》、《新書》等書,而有碩儒之稱。黨錮解除之後,司空袁逢薦舉荀爽為官,但荀爽未就職。當時社會動亂,禮教崩壞,人們通常不為妻子服喪,或在為父母服喪期間仍到別人家中弔問喪疾,或者私自為死去的長輩加封諡號,這些行為都是違反禮節的。荀爽便引用典籍裡的記載,來糾正時人錯誤的禮教觀念,雖然沒有完全改變當時人的習俗,也收到了很不錯的效果。後來「引經據典」這句成語...
吳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100?~1154?)字才老,宋建安(今福建省建甌縣)人。官太常丞,因忤秦檜,出為泉州通判。著有《韻補》五卷,主古韻通轉之說,為後來研究古韻者所根據。
保殘守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抱殘守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抱殘守缺」原作「保殘守缺」。劉歆,字子駿,為漢代學者,繼父業,整理六藝群書,編成《七略》。對經籍目錄學具卓越貢獻,為中國目錄學之始。哀帝時,劉歆建議古文經傳立於學官,博士、朝臣反對,於是他致書太常博士,極力陳述自己的主張說:幾經朝代興迭,戰火洗禮,導致現今流傳的經文內容殘缺脫落、錯誤很多。我朝開朝以來陸續發現如《古文尚書》、《逸禮》、《左氏春秋》等用古文寫的經書,應該以古文為根據,改正今文的錯誤,如果還想固守殘破不全的經文,懷著害怕蒙受個人損失的私心,沒有服從真理和勇於改正的公心,或是因為妒嫉不去考究真相,只知附和他人,隨口議論是非,難道不可悲嗎?...
谷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漢建昭中為太常丞,王鳳勢盛時,谷永前後上奏四十餘事攻擊皇帝、后妃,以阿諛王氏。後用為奸諛小臣的代表。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四齣:「不過杜欽,谷永者流,摭拾浮辭以塞責耳。」
文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018~1079)字與可,自號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宋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東)人。善詩文、書、畫,畫竹及山水有名。皇祐進士,累遷太常博士,嘗知湖州。著有《丹淵集》四十卷。也稱為「文湖州」。
清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高顯達的官職。《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楊戲傳》「濬至太常,封侯」句下南朝宋.裴松之.注:「繼敏達夙成,學識通博,進仕州郡,歷職清顯。」《聊齋志異.卷七.胡四娘》:「程十餘年歷秩清顯,凡遇鄉黨厄急,罔不極力。」
玉嬌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明張勻撰,二十回,為言情小說。敘述明英宗正統年間,太常卿白玄之女紅玉及其姪女夢梨二人之事。也稱為「雙美奇緣」。
楊一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少年時代,被稱為神童,14歲便參加鄉試,並且被推薦翰林秀才。明憲宗命內閣擇師教之。成化八年(1472年)進士。楊一清貌寢而性警敏,好談經濟大略。在陝西八年,以其暇究邊事甚悉。入為太常寺少卿,進南京太常寺卿。有著清正愛民、保護忠臣、統一邊疆、鞏固邊防等等事蹟,仕途上,曾三起三落,最終鬱鬱而死。一清生而隱宮,貌寺人,無子。博學善權變,尤曉暢邊事。晚年與張璁、桂萼不合,被這兩人所軋,不獲以恩禮終。
反邪就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