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968.7533 ms
共 16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派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非正式的舞會。為英語party的音譯。因不像正式宴會般的隆重,參加者可以穿著簡便衣裳。如:「家庭派對」、「生日派對」。
|
對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對的一方。如:「球類比賽時,若能抓住對方的弱點,就能穩操勝算。」
|
對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數學上指當xⁿ=b,n就叫做以x為底時b的對數。如:「對數以log表示,無特別標明時以10為底。」
|
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旗鼓相當,實力難分強弱。《西遊記》第三○回:「棋逢對手,將遇良才。棋逢對手難藏興,將遇良才可用功。」
|
對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映襯。將兩種不同的人物或事實,對列比較,使讀者產生強烈印象的修辭法。如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
不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錯誤。如:「這樣做是不對的。」「這件事有什麼不對?」
2.合不來。如:「他們兩個人素來不對。」《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二:「一班風月場中人自然與道學不對,但是來看嚴蕋的沒一個不罵朱晦菴兩句。」
3.異於正常。如:「一進門,便發現氣氛不對。」
4.不合適。《紅樓夢》第四三回:「那湯雖好,就只不對稀飯。」
|
相對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何事物的存在,或具有之特質、屬性,或真偽的判定,都非單純、絕對的認定,而必須考慮與另一事物的相對性,此種說法稱為相對主義。從知識與道德兩方面來探討相對性的,形成認知相對論(Cognitive Relativism)與道德相對論(Moral Relativism)。
認知相對論把相對性運用於認知方面,基於三個假定:其一是,除了自己的心靈外,人無所知;其二是,心靈所知者,來自於外物影響;其三是,有多於本身心靈之外的心靈存在。因此主張沒有絕對真理的存在,所有的知識都是相對的,知識不等於存在,也不是絕對的真理。人對外在的認識,常因感官、經驗、心理因素及主觀意識的影響,使認知有錯誤;... |
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對聯。如:「寫對子」。
2.對偶的詞句。《紅樓夢》第四八回:「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虛的,實的對實的。」
3.對手。《紅樓夢》第一九回:「你一般也遇見對子了。可知一還一報,不爽不錯的。」
4.成對的人或物。《紅樓夢》第五六回:「你放心鬧吧!先是『單線不成線,獨樹不成林』;如今有了個對子,鬧急了,再打狠了,你逃走到南京找那一個去。」
|
對位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術語。對位法是組合兩個聲部以上的旋律線,同時連續進行時所產生的對位效果。它是西方複音音樂的特色之一。旋律線與旋律線進行時的水平關係稱為「對位」,上旋律線與下旋律線所產生的垂直關係稱為「和聲」,其間還有「音程」,即音與音之距離,這些都是不可分離的原素。對位方法可分為一、方向的進行。例如一部向上行的旋律對另一部向下行的旋律,或兩聲部平行同時並進。二、節奏的對位。例如快的節奏對慢的節奏,長的音對短的音。三、音程的離與合、疏遠和密集、協合與不協合等,都能產生聽覺上的穩定與不穩定的互動效果。以上是傳統最基本的對位法。在近代音樂中,也有一種稱為「空間對位」的對位法,空間對位是以電子音響媒體來控制聲音的...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六十九年。
「對位法」一詞首先出現在一三三六年佛拉特(Petrus Frater)的論文中,其意義原是「點對點」(punctus contra punctum),即「音符對音符」之意。至一四一二年,在義大利音樂理論家貝德曼第(Prosdocimo de Beldmandi)之引述下,對位法進而延伸為「曲調對曲調」之意。因此概括而言,對位法乃是研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曲調縱橫對應的方法,在創作上尤其重視各聲部曲調的獨立、流暢、律動與呼應,它是複調音樂最主要的創作手法。
按照音樂史的畫分,對位法可區分為下面四個時期: 1.原始對位時期(第九世紀至第十五世紀):曲調在結合上先用較單純...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