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屢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一次爭或競爭都獲得勝利。《三國演義》第七回:「吾屢屢勝,取襄陽只在旦夕;豈可因風折旗竿,遽爾罷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事。如:「這個繁榮的小鎮竟然在一夕之間毀於火,真是令人嘆惋!」
總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用全國的人力和資源從事作爭型態。總體的思想源自十九世紀普魯士的克勞塞維茨,他強調爭須著重於完全摧毀對方力量。二十世紀時德國的魯登道夫亦倡導此一理論,以為全民的一切生活,均為爭行為的一部分。總體必須在政治、經濟、心理、軍事、各方面密切配合,有效的編組與運用,以爭取完全勝利。
不旋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場打仗時,腳跟不向後轉。形容作勇往直前,毫不畏縮。《史記.卷六五.孫子吳起傳》:「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聞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不旋踵,遂死于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激烈的辯論。如:「孔明舌群儒是《三國演義》極為精彩的一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西元前403~前221)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起,至秦始皇統一止,因《國策》一書而得名。此一時期,因周室衰微,列國互相交爭雄,最後由秦併滅六國,統一天下,結束紛擾的局面。
2.參與爭的國家。《管子.霸言》:「國眾,後舉可以霸。國少,先舉可以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準備作。包括政治、軍事、經濟等各方面的準備。如:「全民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所挖掘之壕溝。攻守時,兵士伏身其中,藉為掩護。
鬥性民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鬥性民主德國基本法制定時記取過去威瑪憲法治國時之失敗經驗,特別設置憲法保護之機制,以防止個人或組織對於憲法可能之破壞,而在德國憲法學界通說上則將民主視為一「鬥性的民主」(Streitbare Demokratie),又或稱為「防禦性的民主」(Wehrhafte Demokratie)。自民主之哲學價值視之,民主之基本哲學價值實存在於「價值相對論」,政治問題實際都屬於主張的不同,而價值一詞實為一相對之概念。在民主寬容下,價值相對主義寬容各式不同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熱衷爭。如:「好分子」。《孟子.梁惠王上》:「王好,請以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