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49.9996 ms
共 14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戰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戰爭或競賽中獲得勝利。《史記.卷七○.張儀傳》:「齊與魯三戰而魯三勝,國以危亡隨其後,雖有戰勝之名,而有亡國之實。」
|
交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雙方相互爭戰。《薛仁貴征遼事略》:「敢與吾交戰?若勝,我言二將所在。」《三國演義》第七回:「與蔡瑁交戰,不到數合,蔡瑁敗走。」
2.兩種意念或感情互相衝突。唐.韓偓〈暴雨〉詩:「欲去更遲留,胸中久交戰。」
|
搦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挑戰。《三國演義》第二回:「張寶遺副將高昇出馬搦戰,玄德使張飛擊之。」《薛仁貴征遼事略》:「董達搦戰,劉君昴出馬,無數合,君昴敗了。」也作「掿戰」。
|
殊死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決生死的戰鬥。如:「面對敵人的進攻,全體官兵都有作殊死戰的決心。」《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軍皆殊死戰,不可敗。」
|
克里米亞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八五三年,俄國為擴張勢力進入巴爾幹半島,以保護希臘正教為名,入侵土耳其。次年,英法兩國依自身利益考慮,加入土耳其一方對俄宣戰。聯軍以海陸軍進攻克里米亞,最終俄國戰敗。一八五六年各方簽訂巴黎條約,戰爭宣告結束。
|
戰戰慄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戒懼謹慎的樣子。《晉書.卷四八.段灼傳》:「恆戰戰慄慄,不忘戒懼,所以欲永終天祿,恐為將來賢聖之驅除也。」《三國演義》第一○七回:「帝問會曰:『卿何以不汗?』會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也作「戰戰栗栗」。
|
應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受別人的挑戰,尤指軍隊臨陣接戰。如:「我軍從容應戰,毫不畏懼。」
|
戰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實現特定的戰略目的,在某一空間內,一連串會戰行動的總稱。
|
涿鹿之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黃帝時,炎帝神農氏日漸衰微,各部族互相征戰侵略。黃帝軒轅氏遂整頓軍隊,征伐不朝炎帝者,諸侯於是都來歸附。此時南方的九黎君長蚩尤起兵作亂,黃帝遂聯合諸侯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擒殺蚩尤。
|
心理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計畫的運用宣傳及其他方法,從精神意志上去制勝敵人的一種戰術。其目的在影響敵人、友邦、中立國人士、以及敵人控制下的群眾意見、情緒、態度及行為,以促成國家目標及使命的完成。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