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必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忘了備必然產生危機。《漢書.卷六四上.主父偃傳》:「國雖大,好必亡;天下雖平,忘必危。」《晉書.卷三四.杜預傳》:「預以天下雖安,忘必危,勤於講武,修立泮宮,江漢懷德,化被萬里。」也作「忘者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驚懼或生病而發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六回:「夏作人此時心虛已經到了極點,一看見了,嚇得魂不附體,汗如雨下,不覺抖起來。」
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險可守,四面受敵的地方。《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荀彧》:「潁川,四之地也。天下有變,常為兵衝。」也作「四之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鬥、打仗等一切軍事行動的總稱。如:「國軍為保衛家園,與敵軍英勇作。」《清史稿.卷四七五.列傳.洪秀全》:「立水營九軍,每軍以軍帥統之。但未經訓練,不能作,專以船多威敵而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軍事裝備。《左傳.哀公十六年》:「吳人伐慎,白公敗之,請以備獻,許之,遂作亂。」《荀子.王霸》:「鄉方略,審勞佚,謹畜積,脩備。」
2.為參所做的準備。宋.楊萬里〈論兵下〉:「隴西諸郡迫近羌胡,民習備,故風聲氣俗,高尚武勇。」
明恥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闡明雪恥的道理,教導作的方法,此指平素練兵而言。《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魏書.卷七八.張普惠傳》:「文武之道,自昔成規。明恥教,振古常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的船艦。唐.白居易〈送客春遊嶺南二十韻〉:「艦猶驚浪,戎車未息塵。」《三國演義》第四四回:「今操艨艟艦,何止百千?」
鉅鹿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朝末年,起義群雄擊潰秦軍主力的決定性役。秦二世三年(西元前207),秦將章邯率兵攻趙,以重兵圍鉅鹿(今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西南)。楚懷王派宋義、項羽救趙。宋停兵不進,項殺宋取得軍權,渡漳水後,只帶三天乾糧,以示必死之決心。經九次決,終大敗秦軍。後,項羽因英勇破敵,成為諸侯聯軍的統帥。
西班牙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故事2 為信仰而3 關鍵字4 出處 故事西班牙內,是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國發生的一場內,由總統曼努埃爾.阿扎尼亞的共和政府軍與人民陣線左翼聯盟對抗以法蘭西斯科.佛朗哥為中心的西班牙國民軍和長槍黨等右翼集團;人民陣線得到蘇聯和墨西哥的援助,而佛朗哥的國民軍則有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和葡萄牙的支持,因為西班牙意識形態衝突和共產與反共產勢力的代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中犯嚴重罪行的人。包括違反國際法的軍事行動及其過程中的個人行為。如籌劃或發動侵略爭、殺害或虐待俘、滅絕種族等。罪犯經被指控及捕獲後,通常遣送至犯罪地的各國或特定地點,由勝的各國聯合組成法庭,予以審判。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