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非口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語,原文內容則是表述某些人不做善事,喜好殺戮,而且嘴裡說的是一套,心裡想的又是另外一套。這些都是種罪過。後來「口是心非」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心裡想的和嘴上說的不一致。
罪豈容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罪過豈能一死抵之?見「罪不容誅」條。01.宋.蘇軾〈謝制科啟〉其二:「罄其平時之所懷,猶懼不足以仰對。言多迂闊,罪豈容誅?」
率由舊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率由舊章」之典源,提供參考。 《詩經.大雅.假樂1>》假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干祿百福,子孫千億。穆穆2>皇皇3>,宜君宜王。不愆4>不忘,率由舊章。 〔注解〕 (1) 假樂:嘉美而愛樂。 (2) 穆穆:敬慎,奮勉上進。 (3) 皇皇:美盛鮮明的樣子。 (4) 愆:音ㄑ|ㄢ,過失、罪過
數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責備人的罪過。《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牛玉圃在萬家喫酒,直到更把天纔回來,上樓又把牛浦數說了一頓。」
禍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了評語,認為他們都有著不同的長才,然而追蹤、探究他們的行為舉止及其法度、標準,卻可以從中看出最後的罪過、災禍,都是由他們自己招致的。後來「咎由自取」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表示所有的罪過、災禍都是自己造成的。
問諸水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齊國以未進貢周室和周昭王南征溺死於漢水的罪名攻打楚國,楚國使者認為貢物未送是楚君的罪過,但昭王溺死於漢水之時,楚國勢力尚未達漢水,應去問漢水邊的人。典出《左傳.僖公四年》。後以問諸水濱比喻兩不相干。
惹罪招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招來罪過。元.楊梓《霍光鬼諫》第二折:「敢大膽欺壓良民,冒突天顏,惹罪招愆,久以後,市曹中,遭著刑憲。」《孤本元明雜劇.鎖白猿.第四折》:「則為你昧己瞞心,因此上惹罪招愆。」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自己的想法來推想別人的想法。《醒世恆言.卷九.陳多壽生死夫妻》:「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我自家晦氣,兒子生了這惡疾,眼見得不能痊可,卻教人家把花枝般女兒伴這癩子做夫妻,真是罪過。」
替罪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代人受罪過的人。參見「替罪羔羊」條。如:「你明明知道是我偷的,為什麼要拿他當替罪羊?」
三風十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種惡劣風氣及其所包含的十種罪過。即巫風、淫風、亂風;恆舞、酣歌、貨、色、遊、畋、侮聖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書經.伊訓》:「惟茲三風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喪。」宋.蘇軾〈驪山〉詩:「三風十愆古所戒,不必驪山可亡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