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履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處於艱險苦難之中。《舊五代史.卷八八.晉書.李從璋傳》:「復御家不法,其奴僕若履湯蹈火,忤其意者,或鞭之,或刃之。」
濟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的高僧,俗名李心遠,臺州(今浙江臨海境內)人。初於杭州靈隱寺出家,後移居淨慈寺。傳說已證得阿羅漢果,常以神通示化眾人,救人苦難,人稱他為「濟公活佛」。平日嗜食酒肉,不守戒律,舉止如痴似狂,故稱為「濟顛」。
半疑半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將信將疑」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弔古戰場文〉是唐代文學家李華憑弔古戰場所寫,描寫古戰場的悲涼景象,遙想當年戰事的慘烈以及人民因戰爭所受到的苦難。所描述的雖是古代戰事,其實是以古鑑今,因有「秦歟?漢歟?將近代歟?」之問。最後寫到戰士家屬的悲哀,他們對戰場上的子弟是生是死茫然不知,對任何傳來消息也是將信將疑,不辨真偽。「將信將疑」這個成語出在此處,與「半信半疑」、「半疑半信」義同,可以通用,如《紅樓夢》第一○一回:「大了道:『奶奶大喜!這一籤巧得很。……』一面說,一面抄了個籤經交與丫頭。鳳姐也半信半疑的。」
血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傷亡很多的激烈戰爭。[例]這兩國之間的血戰,使人民遭受了莫大的苦難
見天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看到青天和陽光。比喻脫離苦難或雪洗沉冤。如:「重見天日」。《舊唐書.卷五一.后妃列傳上.中宗韋庶人》:「帝在房州時,常謂后曰:『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清.魏源《聖武記.卷七.雍正西南夷改流記上》:「土司一取子婦,則土民三載不敢昏。土民有罪被殺,其親族尚出墊刀數十金,終身無見天日之期。」
芒芒苦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苦難深廣而無窮盡。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六六:「嗟見南山塵,積年為丘山。芒芒苦海中,生死成波瀾。」也作「茫茫苦海」。
心如刀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來「心如刀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內心極為痛苦,像被刀割一樣,多用在所關切的人遭受苦難,而自身卻無能為力的狀況下,如明代小說《醒世恆言.卷八.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玉郎聽說打著慧娘,心如刀割,眼中落下淚來,沒了主意。」便是如此。
魔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苦難、劫難、災難
叫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呼喊所受的苦難。《薛仁貴征遼事略》:「背後薛仁貴合二將兵趕莫離支走,馬上叫苦三聲,只見一漫漫的海水當其路頭。」《老殘遊記》第一六回:「子謹不便措辭,心中卻暗暗的替魏家父女叫苦。」
波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危害、苦難、折磨。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三折:「你…你…你是將我這頭面金釵插,我…我…我因此上受波查。」元.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時坎坷,受波查,且澆菜,且看瓜。」也作「波喳」、「波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