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波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危害、苦難和折磨。《金瓶梅》第六回:「可怪狂夫戀野花,因貪淫色受波喳。」也作「波查」、「波蹅」。
新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新落成或新遷入的住所。唐.韓愈〈崔十六少府攝伊陽以詩及書見投因酬三十韻〉:「我時亦新居,觸事苦難辦。」宋.蘇軾〈次韻子由所居〉詩二首之二:「新居已覆瓦,無復風雨憂。」
建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立國家。[例]猶太人歷經無數苦難,終於在阿拉伯半島上建國。
惡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苦難治的疾病。《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傳.冄耕傳》:「伯牛有惡疾,孔子往問之。」
沫相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相濡以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相濡以沫」出自於《莊子.大宗師》。莊子說明人的生死有如日夜交替一般,自然而然,所以理想的生活並非刻意能追求的。我們往往以為和人親密相處、苦難相助,就是理想。但是哪裡知道那就像離了水來到陸地的魚兒一樣,為了存活,相互用口沫來潤溼對方,雖然好像很親密,卻怎麼樣也不如當初仍在水中,互相不認識時的快樂。「相濡以沫」從原文摘出,比喻同處於困境,互相以微力救助。
艾麗查奧若什科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紀60年代起,奧若什科娃開始文學創作。從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她寫了一些批判封建地主冷酷和同情人民苦難的作品。同時,與夏洛蒂•勃朗特和蓋斯凱爾夫人類似,她以自我的經歷和觀察寫了不少以婦女生活為題材的小說,以表現婦女群體在當時的社會中的悲慘命運,其中寫於1872年的《馬爾達》影響最大。這部作品寫一個小貴族出身的婦女馬爾達,在父親和丈夫死後帶著四歲的女孩出外謀生,處處碰壁,被迫進行盜竊,被警察追捕,最後死在馬車輪下。70年代中期之後,奧若什科娃創作的主題轉向對處於波蘭社會底層的猶太人的生活的關注上。1876年他寫了長篇小說...
下地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經中描述行惡的人死後會投生地獄,受無限苦難,因此常以下地獄作為責備為惡者將受極端的苦難。《紅樓夢》第二九回:「賈母回頭道:『猴兒,猴兒,你不怕割舌頭下地獄?』」《老殘遊記二編》第六回:「德夫人卻萬不會下地獄,只是一言奉勸,不要被富貴拴住了腿要緊!」
地藏王菩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四大菩薩之一。傳說他受佛付託,於佛滅後,發誓度盡地獄中的一切眾生,因常現身於地獄,救眾生苦難,故世稱「幽冥教主」。[例]九華山被認為是地藏王菩薩的道場。
林佩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57年生,基隆人。她的文學從漢語古典小說出發,深受影響,因而發展出歷史想像小說的寫作特色。80年代初,她以「深受中國文化精神薰陶的文學家」自任,為自己身上「延綿著炎黃世冑的血緣」,訂下了「炎黃世冑」三部曲的寫作計畫,要寫出炎黃後裔苦難、災禍、流離、顛沛的一頁滄桑史。雖然只見第一部《大江東去》出版,但也看到她從此一頭栽進歷史想像小說寫作的行列。其後,更因發現自己流有滿族人血統,而寫了歷史傳記小說《努爾哈赤》,《遼宮春秋》、《天問──小說明末》、《兩朝天子》等,已出版長、短篇作品20餘種。司馬中原說:「一個生於自由長於安...
苦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等了很久,痛苦難耐。如:「他不只是個遲到大王,有時讓人苦等半天卻不見蹤影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